“襄王一夢杳難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襄王一夢杳難問”全詩
襄王一夢杳難問,晚晴天氣歸云閑。
作者簡介(王周)
王周,明州奉化(今屬浙江)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進士(《乾道四明圖經》卷一二)。乾興元年(1022)以大理寺丞知無錫縣。仁宗寶元二年(1039)又以虞部員外郎知無錫縣(《咸淳毗陵志》卷一○)。慶歷中知明州(《實慶四明志》卷一)。又嘗知撫州(清光緒《撫州府志》卷三五)。皇祐四年(1052)致仕,歸荊南(《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卷八《送光祿王卿周致仕歸荊南》)。
《巫山廟》王周 翻譯、賞析和詩意
巫山廟,朝代:唐代,作者:王周
廟前溪水流潺潺,
廟中修竹聲珊珊。
襄王一夢杳難問,
晚晴天氣歸云閑。
譯文:
廟前的溪水流淌悅耳,
廟中的竹子發出清脆的聲音。
襄王的夢境如迷離難解,
晴朗的天空歸于自由的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巫山廟的景色。詩人以巫山廟、溪水、修竹為背景,借此揭示了王朝的變遷和人生的無常。廟前的溪水潺潺流動,給人一種寧靜、舒適的感覺。廟中的修竹,發出清脆的聲音,增添了一種雅致和寂靜的氛圍。
然而,詩中提到了襄王一夢杳難問。這句話暗示了王朝的動蕩與變遷,襄王的夢境是不可捉摸和無法預測的。這種不確定性和無常感傳達了一種哲理,即人生也是充滿變化和不確定性的。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晚晴天氣,云歸于自由。這里的晚晴天氣可以理解為事情的結局或者是一個階段的結束,而云歸于自由則表示一種自在和無拘無束的境界。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巫山廟的景色,抒發了作者對人生無常和變遷的思考,表達了一種對自由和寧靜的向往。
“襄王一夢杳難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ū shān miào
巫山廟
miào qián xī shuǐ liú chán chán, miào zhōng xiū zhú shēng shān shān.
廟前溪水流潺潺,廟中修竹聲珊珊。
xiāng wáng yī mèng yǎo nán wèn, wǎn qíng tiān qì guī yún xián.
襄王一夢杳難問,晚晴天氣歸云閑。
“襄王一夢杳難問”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