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聲隨流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石聲隨流響”全詩
檐暄巢幕燕,池躍戲蓮魚。
石聲隨流響,桐影傍巖疏。
誰能千里外,獨寄八行書。
分類:
作者簡介(韋道遜)
韋道遜,京兆杜陵人。曾祖肅,隨劉義真渡江。祖崇,自宋入魏,寓居河南洛陽,官至華山太守。道遜與兄道密、道建、道儒并早以文學知名。道遜,武平初尚書左中兵,加通直散騎侍郎,入館,加通直常侍。《全唐詩》收《晚春宴》詩1首,列為世次爵里無考作者。按韋道遜,《北齊書》卷四五有傳,為京兆杜陵(今陜西長安縣東北)人,寓居河南洛陽。早以文學知名。北齊后主武平初任尚書左中兵,加通直散騎侍郎。入館,加通直常侍。卒年不詳。《全唐詩》誤作唐人收入。
《晚春宴》韋道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晚春宴
日斜賓館晚,春輕麥候初。
檐暄巢幕燕,池躍戲蓮魚。
石聲隨流響,桐影傍巖疏。
誰能千里外,獨寄八行書。
譯文:
太陽斜斜地西下,賓館里的晚上,初春的氣息很淡。
屋檐溫暖,燕子在巢中鳴唱,池塘里的魚兒在嬉戲。
石頭的聲音隨著溪水的流動響起,鳳凰木的影子倚靠在山石之間。
不知道有誰能在千里之外,獨自寄送這八行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晚春的宴會場景,以及一些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溫暖。整首詩以宴會和自然景物為主線,通過環境的描繪,傳遞出春天的輕盈和愉悅的氛圍。
詩中的檐、幕、燕、魚、石、桐等形象,構成了一幅細膩和生動的畫面,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增添了詩詞的美感和藝術性。詩人以簡潔細致的筆觸刻畫出細節,使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妙和動人之處。
詩的最后兩句“誰能千里外,獨寄八行書”,表達了詩人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詩人以此表達自己對遠方親朋好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對遠方友人的寄語和問候。
整首詩通過對場景的描繪,展示了春天宴會的歡愉和美妙,同時滲透著詩人的思念之情。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巧妙的表達方式,讓人產生對春天的向往和對人情的思索。
“石聲隨流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chūn yàn
晚春宴
rì xié bīn guǎn wǎn, chūn qīng mài hòu chū.
日斜賓館晚,春輕麥候初。
yán xuān cháo mù yàn, chí yuè xì lián yú.
檐暄巢幕燕,池躍戲蓮魚。
shí shēng suí liú xiǎng, tóng yǐng bàng yán shū.
石聲隨流響,桐影傍巖疏。
shuí néng qiān lǐ wài, dú jì bā háng shū.
誰能千里外,獨寄八行書。
“石聲隨流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