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山啼蜀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亂山啼蜀魄”全詩
亂山啼蜀魄,孤棹宿巴陵。
影暗村橋柳,光寒水寺燈。
罷吟思故國,窗外有漁罾。
分類:
《村行》姚揆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村行
天淡雨初晴,
游人恨不勝。
亂山啼蜀魄,
孤棹宿巴陵。
影暗村橋柳,
光寒水寺燈。
罷吟思故國,
窗外有漁罾。
中文譯文:
在天色淺淡、雨后初晴的日子里,
游人們恨不勝悔。
亂山傳來了蜀地英魂的啼哭聲,
孤單的船只停在巴陵過夜。
昏暗的村橋下垂柳影婆娑,
冷光倒映著水中寺廟的燈火。
停止吟唱,思念著故國,
窗外依然有漁民的漁網掛著。
詩意:
這首詩通過景物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在鄉村行走過程中的感受和思考。雨后初晴的天氣中,游人非常遺憾不能再停留下來,他們帶著無盡的遺憾和不舍繼續行走。亂山傳來了蜀地英魂的啼哭聲,使人不禁想起歷史的滄桑和無盡的悲慘。在孤獨的巴陵,船只停靠一夜,似乎與世隔絕。
接下來的景物描寫中,作者通過垂柳和水中的寺廟燈火來創造一種幽暗而寒冷的氛圍。這種冷光和婆娑影影的柳枝,與前文所描述的游人的感受形成鮮明的對照。最后,作者把視線投注到窗外,想到了故國的漁民。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于鄉村的思念和對于故國的牽掛之情,通過描繪景物,表達了人情與自然景物的交融,展現了唐代詩歌的特點和藝術魅力。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鄉村和故國的思念之情,展現了唐代詩歌的浪漫主義和意境的深沉。通過對天氣、山川和鄉村景物的描述,作者巧妙地營造出一種凄涼的氣氛,使讀者在閱讀中不禁產生共鳴和感嘆。
詩中運用了一系列富有意象和感情色彩的詞語,如“雨初晴”、“亂山”、“蜀魄”、“孤棹”、“村橋柳”等,使整首詩充滿了美感和張力。通過以鄉村為背景,憑借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作者將自己的思考和情感融入其中,使詩意更加深遠。
整首詩在描繪景物的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于故國和民眾的關心和思念。通過停吟思念、窗外有漁罾等表達方式,詩中透露出對于故國和普通人民生活的關注。這種關懷和思考,凸顯了作者的人文關懷和愛國情懷。
這首詩不僅通過詩意和意境展現了一種美感,也創造了一種音調和韻律。詩中雖然沒有明確的韻律格式,但是通過詞語的運用和句子的節奏感,使詩歌自然流暢,讀來如誦經詠唱一般。這種作者的技巧和表達方式使整首詩更加生動和有力。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獨特的視角和詩意,展現了作者對鄉村和故國的思念之情,通過景物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創造出一種凄涼和寂寥的氛圍,表達了對歷史和人文的關懷和思考。整首詩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和唐代詩歌的藝術魅力,是一首值得欣賞和品味的佳作。
“亂山啼蜀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ūn xíng
村行
tiān dàn yǔ chū qíng, yóu rén hèn bù shèng.
天淡雨初晴,游人恨不勝。
luàn shān tí shǔ pò, gū zhào sù bā líng.
亂山啼蜀魄,孤棹宿巴陵。
yǐng àn cūn qiáo liǔ, guāng hán shuǐ sì dēng.
影暗村橋柳,光寒水寺燈。
bà yín sī gù guó, chuāng wài yǒu yú zēng.
罷吟思故國,窗外有漁罾。
“亂山啼蜀魄”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