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至和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人感至和通”全詩
激揚音自徹,高下曲宜同。
歷歷俱盈耳,泠泠遞散空。
獸因繁奏舞,人感至和通。
詎間洪纖韻,能齊搏拊功。
四懸今盡美,一聽辨移風。
分類:
《笙磬同音》無名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
笙磬的聲音從何處傳來,悲凄的聲音仿佛來自東方。
音樂激揚自然充盈空間,高低音樂曲調應和一致。
清晰的聲音充滿耳朵,如泠泠之音逐漸傳遍。
動物因豐盛的樂曲起舞,人們感受到了和諧的氛圍。
難道說這些不同的音樂,能夠達到和諧的效果嘛?
四方懸掛的樂器現在都奏出了美妙的聲音,只需要一聽就能感受到新的氛圍。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笙和磬的音樂相互融合,形成一種和諧的音樂場景。作者通過描述這種音樂,表達了音樂的魅力和人們對和諧的追求。笙和磬的音樂相互協調,動物和人類都能感受到這種和諧,使整個場景變得美好。同時,這首詩也提醒人們,只有不同的聲音相互融合,才能創造出更加美妙的音樂。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寫笙和磬的音樂相互融合為主題,用形象的語言描繪了這種和諧的音樂場景。通過描述音樂的效果和人們的感受,傳遞出音樂帶來的情感和美妙。整首詩細致入微地描繪了音樂的細節,如笙磬的聲音、音樂的起伏變化等。詩人著重突出了不同的音樂元素相互融合所帶來的美妙效果,以及人們對和諧的追求。通過音樂的描述,詩人表達了對和諧、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詩詞既展示了音樂的魅力,又表達了人們對音樂的熱愛和渴望,是一首充滿音樂美感的作品。
“人感至和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ēng qìng tóng yīn
笙磬同音
shēng qìng wén hé chǔ, qī qiāng wǎn zài dōng.
笙磬聞何處,凄鏘宛在東。
jī yáng yīn zì chè, gāo xià qū yí tóng.
激揚音自徹,高下曲宜同。
lì lì jù yíng ěr, líng líng dì sàn kōng.
歷歷俱盈耳,泠泠遞散空。
shòu yīn fán zòu wǔ, rén gǎn zhì hé tōng.
獸因繁奏舞,人感至和通。
jù jiān hóng xiān yùn, néng qí bó fǔ gōng.
詎間洪纖韻,能齊搏拊功。
sì xuán jīn jìn měi, yī tīng biàn yí fēng.
四懸今盡美,一聽辨移風。
“人感至和通”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