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弦抱漢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弓弦抱漢月”全詩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劍文。
弓弦抱漢月,馬足踐胡塵。
不求生入塞,唯當死報君。
分類:
作者簡介(駱賓王)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又與富嘉謨并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于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殺,或云為僧。
《從軍行》駱賓王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從軍行》
平生一顧重,意氣溢三軍。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劍文。
弓弦抱漢月,馬足踐胡塵。
不求生入塞,唯當死報君。
詩意:
這首詩詞《從軍行》描繪了詩人駱賓王志在從軍的豪情壯志。詩中表達了他甘愿帶著榮譽而去參與戰斗,寧愿死去也要為君報效的決心和忠誠。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從軍的意愿和決心。首句“平生一顧重,意氣溢三軍”,表達了詩人愿意為了君主的重視而去從軍,自愿將忠誠和勇氣傳遞給軍隊。接著,“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劍文”形容了戰爭的殘酷和血腥,戰場上戈矛交錯、戰士奮勇廝殺的景象。詩句中的“野日”指的是戰場上艷陽高照,而“天星”則是指夜晚閃爍的星光,這兩種不同的光線交織出千軍萬馬的壯麗景象。“弓弦抱漢月,馬足踐胡塵”描繪了戰爭的殘酷和殘酷環境,士兵們手握弓弦,心系國家的月亮,馬蹄踏著來自北方敵人的塵土。“不求生入塞,唯當死報君”表達了詩人寧愿拼死參與戰斗而不是活著終日東躲西藏的決心。詩中所表達的忠誠和犧牲精神都彰顯了駱賓王在戰爭中的英勇和忠誠。這首詩詞展現了作者對國家和君主的無私奉獻精神,以及對將士們的贊頌和祝福。
“弓弦抱漢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óng jūn xíng
從軍行
píng shēng yī gù zhòng, yì qì yì sān jūn.
平生一顧重,意氣溢三軍。
yě rì fēn gē yǐng, tiān xīng hé jiàn wén.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劍文。
gōng xián bào hàn yuè, mǎ zú jiàn hú chén.
弓弦抱漢月,馬足踐胡塵。
bù qiú shēng rù sāi, wéi dāng sǐ bào jūn.
不求生入塞,唯當死報君。
“弓弦抱漢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