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花爭臉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刻花爭臉態”全詩
刻花爭臉態,寫月競眉新。
暈罷空馀月,詩成并道春。
誰知懷玉者,含響未吟晨。
分類:
作者簡介(駱賓王)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又與富嘉謨并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于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殺,或云為僧。
《鏤雞子》駱賓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鏤雞子》
清明令日代蓬蒿,所親老友聚爾曹。
糜耽爭妍于臉上,鬘哆輔佐眉間繙。
浦川春水盈笑飲,細柳先栽逗清潮。
天然化合思君意,若非今歲興高調。
《鏤雞子》是唐代詩人駱賓王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在清明節時與知己老友相聚,共享歡樂。他們爭相雕刻臉上的花紋,競賽畫眉的新穎。然而,這些花紋被月光映照后漸漸消失,只剩下他們寫下的詩句并道出春天的美景。詩人還感嘆不解,懷揣著玉石的人卻沒有吟詩的激情。
詩詞表達了清明節的歡樂氛圍以及人們對美的追求。詩人通過描繪人們刻臉雕花、畫眉以及寫詩贊美春天的情景,展現了人們在清明節時對生活的熱愛與美好的追求。同時,詩人對懷揣著玉石卻沒有吟詩激情的人的感嘆,突顯了詩人對于文化與藝術的珍視與重要性的思考。
這首詩詞以清明節的慶祝活動為背景,通過具象細膩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一場熱鬧喜慶的場景。詩句簡潔明快,用詞精準,給人以輕松愉快的感覺。通過對花紋與詩句的對比,詩人讓人們思考藝術與自然相輔相成的關系。整首詩詞在揭示人們對春天的熱愛與對美的追求的同時,也展示了詩人對于人與文化的思考與思索。
“刻花爭臉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òu jī zǐ
鏤雞子
xìng yù qīng míng jié, xīn féng jiù liàn rén.
幸遇清明節,欣逢舊練人。
kè huā zhēng liǎn tài, xiě yuè jìng méi xīn.
刻花爭臉態,寫月競眉新。
yūn bà kōng yú yuè, shī chéng bìng dào chūn.
暈罷空馀月,詩成并道春。
shéi zhī huái yù zhě, hán xiǎng wèi yín chén.
誰知懷玉者,含響未吟晨。
“刻花爭臉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