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石緣雖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埋石緣雖謝”全詩
中州法既弘,葛陂暴亦止。
乳孔光一室,掌鏡徹千里。
道盛咒蓮華,災生吟棘子。
埋石緣雖謝,流沙化方始。
《奉和竇使君同恭法師詠高僧二首·竺佛圖澄》慧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奉和竇使君同恭法師詠高僧二首·竺佛圖澄》的中文譯文如下:
大誓憫涂炭,乘機入生死。
中州法既弘,葛陂暴亦止。
乳孔光一室,掌鏡徹千里。
道盛咒蓮華,災生吟棘子。
埋石緣雖謝,流沙化方始。
詩意與賞析:
此詩是唐代慧宣為竇使君和恭法師共同寫的詩,共有兩首。這首詩表達了對高僧竺佛圖澄的贊美和敬仰之情。
詩的開篇就表達了作者對竺佛圖澄的欽佩和敬仰之情。他將竺佛圖澄的大誓、憫涂炭、乘機入生死等事跡描繪出來,展示了高僧救世救人的偉大精神。
接下來的幾句詩描述了佛法在中州地區的流行和葛陂暴亂的平息。中州地區的法律行為是弘揚佛法的,因此能夠平息亂象。這一點也凸顯了竺佛圖澄的神奇能力和功德。
詩中提到了佛像的乳孔閃光和佛像掌中的鏡子能夠照射到千里之外,象征著佛法的光明和庇佑,顯示了佛教信仰的神奇力量。
接下來的幾句詩則提到了佛教經文中關于咒語和蓮花的描述,暗示佛教經文具有消災避邪的作用。同時也提到了吟誦經文的功德。
最后兩句詩提到了埋石和流沙,象征著困境與變幻,也可以理解為自然界中的世俗現象。這一部分的意思是,盡管經文和佛法的力量可能變得不再明顯,但這并不是推翻了佛道的價值,反而是佛道的新起點。
整首詩以描繪竺佛圖澄的事跡和佛教信仰的神奇力量為核心,表達了作者對高僧的崇敬和對佛教的敬重。同時也傳達了佛教的智慧和慈悲,以及佛法對人類社會的積極影響。
“埋石緣雖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dòu shǐ jūn tóng gōng fǎ shī yǒng gāo sēng èr shǒu zhú fú tú chéng
奉和竇使君同恭法師詠高僧二首·竺佛圖澄
dà shì mǐn tú tàn, chéng jī rù shēng sǐ.
大誓憫涂炭,乘機入生死。
zhōng zhōu fǎ jì hóng, gé bēi bào yì zhǐ.
中州法既弘,葛陂暴亦止。
rǔ kǒng guāng yī shì, zhǎng jìng chè qiān lǐ.
乳孔光一室,掌鏡徹千里。
dào shèng zhòu lián huá, zāi shēng yín jí zi.
道盛咒蓮華,災生吟棘子。
mái shí yuán suī xiè, liú shā huà fāng shǐ.
埋石緣雖謝,流沙化方始。
“埋石緣雖謝”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