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眇千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故鄉眇千里”全詩
鶉服長悲碎,蝸廬未卜安。
富鉤徒有想,貧鋏為誰彈。
柳秋風葉脆,荷曉露文團。
晚金叢岸菊,馀佩下幽蘭。
伐木傷心易,維桑歸去難。
獨有孤明月,時照客庭寒。
分類:
作者簡介(駱賓王)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又與富嘉謨并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于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殺,或云為僧。
《寒夜獨坐游子多懷簡知己》駱賓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中文譯文:
寒夜獨坐游子多懷簡知己,
故鄉眇千里,離憂積萬端。
鶉服長悲碎,蝸廬未卜安。
富鉤徒有想,貧鋏為誰彈。
柳秋風葉脆,荷曉露文團。
晚金叢岸菊,馀佩下幽蘭。
伐木傷心易,維桑歸去難。
獨有孤明月,時照客庭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駱賓王的作品,表達了游子在寒夜獨自坐著時,思量著萬般離憂和故鄉的眷戀之情。首句“寒夜獨坐游子多懷簡知己”,表現了游子在夜晚的孤獨和無依無靠,他內心里思念著遙遠的朋友。
第二句“故鄉眇千里,離憂積萬端”,描寫了游子離鄉的遙遠距離和離別之苦。他的故鄉千里之外,心中的思念愈發積累。
第三句“鶉服長悲碎,蝸廬未卜安”,通過鶉服、蝸廬等形象的比喻,表現了游子衣衫襤褸的困苦和沒有固定住處的無安全感。
第四句“富鉤徒有想,貧鋏為誰彈”,用“富鉤”和“貧鋏”比喻財富的差別,表達了游子對于音樂藝術的思念,但卻無力實現。
第五、六兩句描繪了秋天中脆弱的柳葉和晶瑩的荷葉,通過形象描寫增添了詩意。
第七、八兩句描繪了晚秋盛開的菊花和稀疏的蘭花,體現了美景仍在,但游子卻無法親身享受。
最后兩句“伐木傷心易,維桑歸去難。獨有孤明月,時照客庭寒”,表達了游子離家已久,心中的創傷難以愈合,唯有孤明月能時刻照耀著他冷清的客庭,增添了無盡的寂寞之感。
這首詩通過對游子離鄉困苦和寂寞的描寫,展示了離別之痛和無處安放的心情,表達了游子思念家鄉、思念親友的情感。整個詩篇透露出濃厚的離愁別緒和對于故鄉的深深眷戀之情,通過對離別時的困苦境地的描寫,給人以無盡的凄涼和悲愁。
“故鄉眇千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yè dú zuò yóu zǐ duō huái jiǎn zhī jǐ
寒夜獨坐游子多懷簡知己
gù xiāng miǎo qiān lǐ, lí yōu jī wàn duān.
故鄉眇千里,離憂積萬端。
chún fú zhǎng bēi suì, wō lú wèi bǔ ān.
鶉服長悲碎,蝸廬未卜安。
fù gōu tú yǒu xiǎng, pín jiá wèi shuí dàn.
富鉤徒有想,貧鋏為誰彈。
liǔ qiū fēng yè cuì, hé xiǎo lù wén tuán.
柳秋風葉脆,荷曉露文團。
wǎn jīn cóng àn jú, yú pèi xià yōu lán.
晚金叢岸菊,馀佩下幽蘭。
fá mù shāng xīn yì, wéi sāng guī qù nán.
伐木傷心易,維桑歸去難。
dú yǒu gū míng yuè, shí zhào kè tíng hán.
獨有孤明月,時照客庭寒。
“故鄉眇千里”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