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在滄江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在滄江濱”全詩
如何丹霄侶,卻在滄江濱。
柳色變又遍,鶯聲聞亦頻。
賴逢宜春守,共賞南湖春。
營道知止足,飾躬無緇磷。
家將詩流近,跡與禪僧親。
放曠臨海門,翱翔望云津。
雖高空王說,不久山中人。
分類:
作者簡介(皎然)

皎然,唐代詩僧。生卒年不詳。俗姓謝,字清晝,吳興(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于大歷、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為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閑淡,多為贈答送別、山水游賞之作。
《酬邢端公濟春日蘇臺有呈袁州李使君…辛陽王三侍御》皎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邢端公濟春日蘇臺有呈袁州李使君…辛陽王三侍御》的中文譯文如下:
大賢應當輔佐世人,然而在堯時卻難移身。何曾能成仙山上的侶伴,卻在濱水的滄江邊。柳樹的顏色時而改變,黃鶯的聲音時而頻繁傳來。多虧邢州的春天,共同欣賞南湖的春景。在修行道路上知道適可而止,美化自己卻不需要粉碎。家中流傳的詩句越來越接近,行跡與禪僧也十分親近。放眼望去是海門的遼闊,翱翔而上遠眺云津。雖然高高在上有空王的說法,可是不久便是山中的人。
這首詩描述了唐代皎然作為官員和文人的境遇和心情。詩人在開頭點出了他的能力和智慧,但卻很難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中得以發揮。詩人表達了對隱居的向往和不滿現實的情緒。
詩中的邢端公和蘇臺是詩人的朋友,他們一起賞春,欣賞美麗的自然景色。詩人提到自己和禪僧關系親密,還提到自己的詩歌在家里得到了流傳,說明他在文學上的成就。
最后兩句是詩人對待自己境遇的態度,他雖然才華橫溢,但卻更愿意回歸山中隱居。這也體現了唐代文人在政治上受到限制后,尋求心靈自由和內心凈化的思潮。
“卻在滄江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xíng duān gōng jì chūn rì sū tái yǒu chéng yuán zhōu lǐ shǐ jūn xīn yáng wáng sān shì yù
酬邢端公濟春日蘇臺有呈袁州李使君…辛陽王三侍御
dà xián dāng zuǒ shì, yáo shí nán tuì shēn.
大賢當佐世,堯時難退身。
rú hé dān xiāo lǚ, què zài cāng jiāng bīn.
如何丹霄侶,卻在滄江濱。
liǔ sè biàn yòu biàn, yīng shēng wén yì pín.
柳色變又遍,鶯聲聞亦頻。
lài féng yí chūn shǒu, gòng shǎng nán hú chūn.
賴逢宜春守,共賞南湖春。
yíng dào zhī zhǐ zú, shì gōng wú zī lín.
營道知止足,飾躬無緇磷。
jiā jiāng shī liú jìn, jī yǔ chán sēng qīn.
家將詩流近,跡與禪僧親。
fàng kuàng lín hǎi mén, áo xiáng wàng yún jīn.
放曠臨海門,翱翔望云津。
suī gāo kōng wáng shuō, bù jiǔ shān zhōng rén.
雖高空王說,不久山中人。
“卻在滄江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