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齋得無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郡齋得無事”全詩
湖中見仙邸,果與心賞俱。
不遠風物變,忽如寰宇殊。
背云視層崖,別是登蓬壺。
突兀盤水府,參差沓天衢。
回瞻平蕪盡,洪流豁中區。
氣吞江山勢,色凈氛靄無。
靈長習水德,勝勢當地樞。
朝宗動歸心,萬里思鴻途。
分類:
作者簡介(皎然)

皎然,唐代詩僧。生卒年不詳。俗姓謝,字清晝,吳興(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于大歷、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為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閑淡,多為贈答送別、山水游賞之作。
《奉陪鄭使君諤游太湖至洞庭山登上真觀卻望湖水》皎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陪鄭使君諤游太湖至洞庭山登上真觀卻望湖水
郡齋得無事,放舟下南湖。
湖中見仙邸,果與心賞俱。
不遠風物變,忽如寰宇殊。
背云視層崖,別是登蓬壺。
突兀盤水府,參差沓天衢。
回瞻平蕪盡,洪流豁中區。
氣吞江山勢,色凈氛靄無。
靈長習水德,勝勢當地樞。
朝宗動歸心,萬里思鴻途。
中文譯文:
陪同鄭使君諤游覽太湖到洞庭山登上真觀,但是看到的卻是湖水
郡齋獲得空閑,放下小舟在南湖航行。
湖中看到了仙人的府邸,果然和自己的心境一樣贊賞。
離得不遠,風景卻變了,突然間像是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背朝云層,眼睛望向險峭的山崖,仿佛又是登上了蓬壺仙境。
突兀地盤踞在水面上的樓閣,錯綜復雜地布滿了天衢。
回望,平蕪的水面已經看不到了,只有洪流奔騰的中心區域。
這氣勢吞噬著江山,湖面清澈無瑕,沒有一絲煙霧。
靈動的習水德行,在這勝地擔任重要的樞紐。
宮廷中的朝宗,動搖著返回的心思,思念萬里的遼闊旅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奉陪鄭使君諤游覽太湖到洞庭山的經歷為背景,展示了詩人對風景的感嘆和思考。
首先,詩人描述了郡齋得到空閑,放下小舟在南湖航行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得以暫時遠離塵世的境地,進入自然的狀態。接著,詩人在湖中看到了仙人的府邸,與自己的心境完全一致,表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贊嘆和共鳴。
然而,隨著船只遠離,風景也發生了變化,忽然間進入了一個與平常世界截然不同的地方。詩人眼前是險峭的山崖和突兀盤踞在水面上的樓閣,仿佛進入了蓬壺仙境。這種變化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于自然景觀變幻無窮的感受,以及面對未知的新奇和興奮。
最后,詩人回望,發現平蕪的水面已經看不到了,只有洪流奔騰的中心區域。這里的氣勢吞噬著江山,湖面清澈無瑕,沒有一絲煙霧,表現了自然的力量和純凈。詩人提到了“靈長習水德”,即指這里的水靈動而有德,暗示了自然與道德的關聯。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朝宗動歸心,思念萬里的遼闊旅程。這里展現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回歸和對未來的思考,也反映了詩人的歸真返璞的情懷。
整首詩描繪了作者奉陪鄭使君諤游覽太湖到洞庭山的經歷,通過對風景的描繪和心境的反思,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美的贊嘆和思考,并表現了對于現實世界的回歸和對未來的思考。詩歌中借太湖和洞庭山的景色,表達了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對道德與自然關聯的思考。整體氣氛清新自然,意境深遠。
“郡齋得無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péi zhèng shǐ jūn è yóu tài hú zhì dòng tíng shān dēng shàng zhēn guān què wàng hú shuǐ
奉陪鄭使君諤游太湖至洞庭山登上真觀卻望湖水
jùn zhāi dé wú shì, fàng zhōu xià nán hú.
郡齋得無事,放舟下南湖。
hú zhōng jiàn xiān dǐ, guǒ yǔ xīn shǎng jù.
湖中見仙邸,果與心賞俱。
bù yuǎn fēng wù biàn, hū rú huán yǔ shū.
不遠風物變,忽如寰宇殊。
bèi yún shì céng yá, bié shì dēng péng hú.
背云視層崖,別是登蓬壺。
tū wù pán shuǐ fǔ, cēn cī dá tiān qú.
突兀盤水府,參差沓天衢。
huí zhān píng wú jǐn, hóng liú huō zhōng qū.
回瞻平蕪盡,洪流豁中區。
qì tūn jiāng shān shì, sè jìng fēn ǎi wú.
氣吞江山勢,色凈氛靄無。
líng zhǎng xí shuǐ dé, shèng shì dāng dì shū.
靈長習水德,勝勢當地樞。
cháo zōng dòng guī xīn, wàn lǐ sī hóng tú.
朝宗動歸心,萬里思鴻途。
“郡齋得無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