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及蔡州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及蔡州壇”全詩
今隨秣陵信,欲及蔡州壇。
野寺鐘聲遠,春山戒足寒。
歸來次第學,應見后心難。
分類:
作者簡介(皎然)

皎然,唐代詩僧。生卒年不詳。俗姓謝,字清晝,吳興(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于大歷、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為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閑淡,多為贈答送別、山水游賞之作。
《送至洪沙彌赴上元受戒(上元江中蔡州有梁戒壇)》皎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至洪沙彌赴上元受戒(上元江中蔡州有梁戒壇)
不肯資章甫,勝衣被木蘭。
今隨秣陵信,欲及蔡州壇。
野寺鐘聲遠,春山戒足寒。
歸來次第學,應見后心難。
詩詞的中文譯文:
不愿意讓額首的痛苦得到安慰,我將勝衣穿在身上,被木蘭覆蓋。
如今隨著秣陵宮中的信仰,前往蔡州的梁戒壇。
野外寺廟的鐘聲遙遠,春天的山上戒律讓我雙腳冰冷。
當我歸來之后,按照次第去學習,必然無法再見到內心的后悔。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為了參加受戒儀式而遠離家鄉的心境。詩人表示自己不愿意接受其他人的安慰,穿上勝利的衣服,被木蘭所保護。詩人通過物聯形容自己隨著信仰前往梁戒壇,在曠野中聽到遙遠的鐘聲,感受到寒冷的春山中的戒律。最后,詩人表示即便回到家鄉,也無法擺脫內心的遺憾和后悔。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遠離家鄉,追隨信仰去參加受戒儀式的內心體驗。詩人通過對衣服、木蘭和戒壇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于這個決定的堅定和決心。在曠野中的鐘聲和寒冷的山景,象征著修行道路上的艱辛與寒苦。最后,詩人表達了回到家鄉后仍然無法完全擺脫內心遺憾的感受,強調了修行道路上的困難與挑戰。整首詩以簡練而又深刻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行者的內心歷程,展現了詩人對佛法修行的真摯追求。
“欲及蔡州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ì hóng shā mí fù shàng yuán shòu jiè shàng yuán jiāng zhōng cài zhōu yǒu liáng jiè tán
送至洪沙彌赴上元受戒(上元江中蔡州有梁戒壇)
bù kěn zī zhāng fǔ, shèng yì pī mù lán.
不肯資章甫,勝衣被木蘭。
jīn suí mò líng xìn, yù jí cài zhōu tán.
今隨秣陵信,欲及蔡州壇。
yě sì zhōng shēng yuǎn, chūn shān jiè zú hán.
野寺鐘聲遠,春山戒足寒。
guī lái cì dì xué, yīng jiàn hòu xīn nán.
歸來次第學,應見后心難。
“欲及蔡州壇”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平韻) 下平十三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