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須待佩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須待佩觿”全詩
人曾天上見,名向月中知。
我識嬰兒意,何須待佩觿。
分類:
作者簡介(皎然)

皎然,唐代詩僧。生卒年不詳。俗姓謝,字清晝,吳興(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于大歷、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為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閑淡,多為贈答送別、山水游賞之作。
《潘丞孩子》皎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潘丞孩子》是唐代詩人皎然創作的一首詩詞,主要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孩子的深深關愛和對孩子未來的祝福。
詩詞中寫道,作者的孩子出生時就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品質,如同一株初生的玉樹嫩枝。有人曾經在天上見過他的樣子,他的名字也被傳到了月亮當中。作者了解自己孩子的內心和意愿,并表示不需要通過佩戴禮器來驗證。
這首詩詞字里行間透露著對孩子純真的愛和期望。作者用玉樹嫩枝的比喻來形容自己孩子的純凈和美好,表達了對孩子未來的希望和展望。詩詞中也暗含了作者對傳統禮俗的否定,認為了解孩子的內心和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整首詩詞感情細膩真摯,通過內心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對孩子的深深關懷和疼愛。同時,詩詞也透露出對傳統價值觀的思考和批評,主張以個體的真實感受來對待事物,而不是被傳統禮俗束縛。
詩詞的中文譯文:
愛子性情奇,初生玉樹枝。
人曾天上見,名向月中知。
我識嬰兒意,何須待佩觿。
詩意和賞析:
此詩表達了作者對孩子的深深愛意和美好期待。詩中通過描述孩子的品質,如初生的玉樹嫩枝,展現了孩子與眾不同的地方和獨特的魅力。此外,作者提到有人在天上見過孩子,在月亮中知曉他的名字,暗示著孩子的才華和美好將受到認可和贊賞。
而作者進一步表示,對于自己孩子的內心和意愿,他已經了解,不需要通過佩戴禮物來驗證。這表達了作者對傳統禮俗的批判,主張以真實的理解和感受來對待人與事物。
整首詩詞充滿了作者對孩子的深深關愛,以及對自由和真實的追求。通過簡潔而精確的表達,描繪出孩子的與眾不同,展示了作者對孩子未來的美好展望和祝福。同時,詩詞也反映了作者對傳統禮儀的質疑,倡導真實與自由的生活態度。
“何須待佩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ān chéng hái zi
潘丞孩子
ài zǐ xìng qíng qí, chū shēng yù shù zhī.
愛子性情奇,初生玉樹枝。
rén céng tiān shàng jiàn, míng xiàng yuè zhōng zhī.
人曾天上見,名向月中知。
wǒ shí yīng ér yì, hé xū dài pèi xī.
我識嬰兒意,何須待佩觿。
“何須待佩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