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思丹青營不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巧思丹青營不得”全詩
初寫松梢風正生,此中勢與真松爭。
高柯細葉動颯颯,乍聽幽飗如有聲。
左右雙松更奇絕,龍鱗麈尾仍半折。
經春寒色聚不散,逼座陰陰將下雪。
荊門石狀凌玙璠,蹙成數片倚松根。
何年蒨蒨苔黏跡,幾夜潺潺水擊痕。
裴生詩家后來客,為我開圖玩松石。
對之自有高世心,何事勞君上山屐。
分類:
作者簡介(皎然)

皎然,唐代詩僧。生卒年不詳。俗姓謝,字清晝,吳興(浙江省湖州市)人。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于大歷、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為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閑淡,多為贈答送別、山水游賞之作。
《觀裴秀才松石障歌》皎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裴秀才松石障歌》是唐代皎然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誰工此松唯拂墨,巧思丹青營不得。
這松石是由誰雕刻而成,只能用硯墨輕拂而成,巧妙的想象和精湛的技藝無法再現。
初寫松梢風正生,此中勢與真松爭。
最初寫下松樹的頂端,風正輕吹,這松石的氣勢與真正的松樹爭奇斗艷。
高柯細葉動颯颯,乍聽幽飗如有聲。
高高的松木枝條細葉微微動蕩,仿佛可以聽到幽風吹拂的聲音。
左右雙松更奇絕,龍鱗麈尾仍半折。
左右兩棵松樹更加奇特,枝條如龍鱗,樹葉像麈尾,仿佛半彎折節。
經春寒色聚不散,逼座陰陰將下雪。
經歷了春寒,色彩聚集卻不消散,座位上仿佛有陰氣,似乎即將下雪。
荊門石狀凌玙璠,蹙成數片倚松根。
石頭形狀上如荊棘,凌玙璠是指石頭表面的紋理,蹙成數片堆疊在松樹的根部。
何年蒨蒨苔黏跡,幾夜潺潺水擊痕。
苔蘚貼附在石頭上,形成痕跡,連夜流淌的溪水拍打著形成沖擊的痕跡。
裴生詩家后來客,為我開圖玩松石。
裴秀才作為一位身份顯赫的詩人,來到這里為我開啟圖象,欣賞這松石的奇特之處。
對之自有高世心,何事勞君上山屐。
對于這松石,裴秀才自有高超的藝術眼光和鑒賞力,何必為此勞累登山。
這首詩詞以贊美一塊松石為主題,通過描述松石的造型和特點,表達了作者對松石的贊美之情。松石中曲折的形態、松樹的風景以及對松石背后文人雅士裴秀才的贊揚都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和藝術的獨特感受。整首詩詞意境清新雅致,文字優美流暢,展現了作者對藝術的追求和對美的感悟。
“巧思丹青營不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péi xiù cái sōng shí zhàng gē
觀裴秀才松石障歌
shuí gōng cǐ sōng wéi fú mò, qiǎo sī dān qīng yíng bù dé.
誰工此松唯拂墨,巧思丹青營不得。
chū xiě sōng shāo fēng zhèng shēng,
初寫松梢風正生,
cǐ zhōng shì yǔ zhēn sōng zhēng.
此中勢與真松爭。
gāo kē xì yè dòng sà sà, zhà tīng yōu liú rú yǒu shēng.
高柯細葉動颯颯,乍聽幽飗如有聲。
zuǒ yòu shuāng sōng gèng qí jué, lóng lín zhǔ wěi réng bàn shé.
左右雙松更奇絕,龍鱗麈尾仍半折。
jīng chūn hán sè jù bù sàn,
經春寒色聚不散,
bī zuò yīn yīn jiāng xià xuě.
逼座陰陰將下雪。
jīng mén shí zhuàng líng yú fán, cù chéng shù piàn yǐ sōng gēn.
荊門石狀凌玙璠,蹙成數片倚松根。
hé nián qiàn qiàn tái nián jī, jǐ yè chán chán shuǐ jī hén.
何年蒨蒨苔黏跡,幾夜潺潺水擊痕。
péi shēng shī jiā hòu lái kè,
裴生詩家后來客,
wèi wǒ kāi tú wán sōng shí.
為我開圖玩松石。
duì zhī zì yǒu gāo shì xīn, hé shì láo jūn shàng shān jī.
對之自有高世心,何事勞君上山屐。
“巧思丹青營不得”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