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嘮嘮長夜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嘮嘮長夜坐”全詩
杉森森,不見長,人聲續續如流水。
摐金掙玉,吐宮咽徵。
頭低草木,手合神鬼。
日消三兩黃金爭得止,而槁木朽枝,一食而已。
傷嗟浮世之人,善事不曾入耳。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長持經僧》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長持經僧》詩經貫休創作,詩意表達了作者對世人行善少而好事莫及的感慨。
詩中描述了一個嘮叨的長持經的僧人,他每天早起、夜坐,念經修行。環境中杉樹繁茂,但不見他修行的人。人們的聲音如流水般不斷,一會兒敲擊金銀器,一會兒吹奏宮徵調,漸漸地,頭低下,仿佛要和草木一體,雙手合十,似乎與神鬼溝通。
然后詩人發出感慨,日子一天天過去,爭得的金銀財富也不過止步于數千兩黃金,而林中的干枯木枝,也只需一頓飯的時間即可消耗殆盡。對此,詩人傷嘆浮世間人們,善事卻很少能夠聽到他們去做。
這首詩以描述僧人修行的場景為背景,通過對比富貴與貧苦的差距,表達了作者對世人貪于物質而不重視修行和善行的批判和感嘆。詩意深沉,通過寥寥數語,表露出作者對善行的期待和對物質享受的反思。
詩人以僧人修行為寫景,以之來反襯出浮世眾人對物質的追求和對善行的冷漠。這首詩流露出作者對于社會現象的關切和思索, 而以僧人修持經法為切入點,巧妙展示了人與社會、物質對立的深遠意義。在平和的語境中,通過對比顯得更加突出,擴大了詩意。
“嘮嘮長夜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ǎng chí jīng sēng
長持經僧
lào lào cháng yè zuò, lào lào zǎo qǐ.
嘮嘮長夜坐,嘮嘮早起。
shān sēn sēn, bú jiàn zhǎng,
杉森森,不見長,
rén shēng xù xù rú liú shuǐ.
人聲續續如流水。
chuāng jīn zhēng yù, tǔ gōng yàn zhēng.
摐金掙玉,吐宮咽徵。
tóu dī cǎo mù,
頭低草木,
shǒu hé shén guǐ.
手合神鬼。
rì xiāo sān liǎng huáng jīn zhēng de zhǐ, ér gǎo mù xiǔ zhī, yī shí ér yǐ.
日消三兩黃金爭得止,而槁木朽枝,一食而已。
shāng jiē fú shì zhī rén, shàn shì bù céng rù ěr.
傷嗟浮世之人,善事不曾入耳。
“嘮嘮長夜坐”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