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古還照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照古還照今”全詩
仙人手胼胝,寥泬秋沈沈。
不是十二面,不是百煉金。
若非八彩眉,不可輒照臨。
即歸玉案頭,為君整冠簪。
即居吾君手,照出天下心。
恭聞太宗朝,此鏡當宸襟。
六合懸清光,萬里無塵侵。
此鏡今又出,天地還得一。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古鏡詞上劉侍郎》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鏡詞上劉侍郎,暫置絨衫,暫置絨衫,顏無點光四十年。加之描眉,加之描眉,顏猶若故未變。
至寶不自寶,照古還照今。仙人手胼胝,寥泬秋沈沈。不是十二面,不是百煉金。若非八彩眉,不可輒照臨。即歸玉案頭,為君整冠簪。即居吾君手,照出天下心。恭聞太宗朝,此鏡當宸襟。六合懸清光,萬里無塵侵。此鏡今又出,天地還得一。
中文譯文:
古老的鏡子喚醒了劉侍郎,他暫時放下了衣袍,丟掉了一切塵世的煩惱。他的容顏沒有因歲月流逝而改變,反而因為描眉的裝飾更加鮮明動人。
這是一面寶鏡,但它的珍貴并不是自我吹噓的,它能照亮過去和現在。仙人曾經為此付出了辛勞,鏡面上映照的 是寥寥無幾的秋日泉水。這并不是一個由十二個面鏡組成的神奇物品,也不是由百種神秘煉金所制造。唯獨要有八彩的眉毛,它才能被緊緊地照顧。它回到了玉案的邊上,整理著主人的冠簪。又到了君主的手中,它能照亮全天下的心靈。在太宗朝,它曾經照耀著皇帝的襟章。它懸浮在世間,散發著明亮無塵的光輝,不受萬里之外的塵埃所侵擾。現在這面鏡子再次問世,天地又重得一份完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古鏡為主題,描寫了一面神奇的鏡子。鏡子并不是奪人眼球的昂貴寶物,但它卻能夠照亮過去和現在的存在。作者使用了充滿想象力和神秘感的詞語,形容仙人為這面鏡子付出的辛勞,鏡面上映照的寥寥無幾的泉水。詩中提到的八彩眉毛可以理解為鏡子所屬者的美麗特征,只有具備這樣的特征的人才能夠得到它的照顧和呵護。整首詩以鏡子為中心,通過鏡子的照耀和存在,展現了作者對于過去和現在的一種追溯與傳承的思考。詩中所表達的“古鏡詞”提醒人們要去尊重和傳承傳統文化,也體現了作者對于歷史和文化的崇敬之情。整體而言,這首詩給人一種神秘、幽默和哲理的感覺,讓人不禁產生對于詩中鏡子的想象和思考。
“照古還照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jìng cí shàng liú shì láng
古鏡詞上劉侍郎
zhì bǎo bù zì bǎo, zhào gǔ hái zhào jīn.
至寶不自寶,照古還照今。
xiān rén shǒu pián zhī, liáo jué qiū shěn shěn.
仙人手胼胝,寥泬秋沈沈。
bú shì shí èr miàn, bú shì bǎi liàn jīn.
不是十二面,不是百煉金。
ruò fēi bā cǎi méi, bù kě zhé zhào lín.
若非八彩眉,不可輒照臨。
jí guī yù àn tóu, wèi jūn zhěng guān zān.
即歸玉案頭,為君整冠簪。
jí jū wú jūn shǒu, zhào chū tiān xià xīn.
即居吾君手,照出天下心。
gōng wén tài zōng cháo, cǐ jìng dāng chén jīn.
恭聞太宗朝,此鏡當宸襟。
liù hé xuán qīng guāng, wàn lǐ wú chén qīn.
六合懸清光,萬里無塵侵。
cǐ jìng jīn yòu chū, tiān dì hái dé yī.
此鏡今又出,天地還得一。
“照古還照今”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