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從遠方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客從遠方來”全詩
貧井泉雖清,且無金轆轤。
客從遠方來,遺我古銅鏡。
掛之玉堂上,如對軒轅圣。
天龍睡坤腹,土蝕金鬣綠。
因知燕趙佳人顏似玉,不得此鏡終不(缺一字)。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古意代友人投所知》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意代友人投所知
青松雖有花,有花不如無。
貧井泉雖清,且無金轆轤。
客從遠方來,遺我古銅鏡。
掛之玉堂上,如對軒轅圣。
天龍睡坤腹,土蝕金鬣綠。
因知燕趙佳人顏似玉,不得此鏡終不(缺一字)。
中文譯文:
遠方的友人給我寄了一面古銅鏡。掛在我家的玉堂上,仿佛面對著傳說中的古代帝王軒轅的圣容。銅鏡被天空中的云龍看著,地下的泥土也將它侵蝕得綠了金鬣。因為知道燕趙地區的美女容貌如同玉一般,所以我不能沒有這個鏡子(缺一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述一面古銅鏡為主線,通過幾處意象的巧妙運用,展現了友情和美的追求。作者善于運用平淡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詩中的青松有花無花的對比,以及貧井清凈無金轆轤的對比,表達了對于簡樸、自然、無欲的向往,寄托了對純粹之美的追求。
古銅鏡是友人送來的禮物,被掛在玉堂上,與軒轅圣容相對,表現了珍貴之物的重要性和對于美的追求。同時,銅鏡又寓意著友誼的珍貴與持久。天龍看著鏡子,地下的泥土腐蝕了鏡子的金鬣,提示著時間的流逝和人事的更替。
最后一句詩缺一字,這是古代文人常常使用的修辭手法,使得詩意留白,給讀者一種聯想的空間,也增添了一種神秘與懸念的氛圍。通過這首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于樸素之美和友情的向往,同時也暗示了世事變遷,美麗也會有逝去的時刻,帶給讀者一種沉思和感慨。
“客從遠方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yì dài yǒu rén tóu suǒ zhī
古意代友人投所知
qīng sōng suī yǒu huā, yǒu huā bù rú wú.
青松雖有花,有花不如無。
pín jǐng quán suī qīng, qiě wú jīn lù lú.
貧井泉雖清,且無金轆轤。
kè cóng yuǎn fāng lái, yí wǒ gǔ tóng jìng.
客從遠方來,遺我古銅鏡。
guà zhī yù táng shàng, rú duì xuān yuán shèng.
掛之玉堂上,如對軒轅圣。
tiān lóng shuì kūn fù, tǔ shí jīn liè lǜ.
天龍睡坤腹,土蝕金鬣綠。
yīn zhī yān zhào jiā rén yán shì yù,
因知燕趙佳人顏似玉,
bù dé cǐ jìng zhōng bù quē yī zì.
不得此鏡終不(缺一字)。
“客從遠方來”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