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謝天地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寄謝天地間”全詩
晝景分煙蘿,夜魄侵星斗。
苞含物象列,搜照魚龍吼。
寄謝天地間,毫端皆我有。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謝盧少卿惠千文》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謝盧少卿惠千文,廬山有石鏡無塵垢。
白晝景色透過煙蘿,夜晚的魄力侵入星斗。
石鏡包含了物象的列舉,可搜索并照射魚和龍的吼聲。
以此寄托我對天地間的感謝,因為其中的每一刻都屬于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廬山的石鏡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的欣賞和感激之情。
廬山被視為中國的名山之一,這里的石鏡被描繪為高懸無塵垢,意味著它的清澈和無瑕疵。白晝透過煙蘿,映照出美麗的景色;夜晚的魂魄則侵入星斗之間,暗示著鏡子在黑暗中仍然能夠發揮作用。
詩中提到的“物象”可能指的是石鏡中反射出的各種事物的形象,而“搜照魚龍吼”則象征著石鏡的神奇功能。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天地間一切的感激之情,認為每一寸時間和空間都屬于自己,充滿了自己的存在。
整首詩通過對廬山石鏡的描繪,展示了自然美的神奇和作者對這美的贊嘆之情,反映了唐代文人對自然景觀的敏感和欣賞。
“寄謝天地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è lú shǎo qīng huì qiān wén
謝盧少卿惠千文
lú shān yǒu shí jìng, gāo yǐ wú chén gòu.
廬山有石鏡,高倚無塵垢。
zhòu jǐng fēn yān luó, yè pò qīn xīng dǒu.
晝景分煙蘿,夜魄侵星斗。
bāo hán wù xiàng liè, sōu zhào yú lóng hǒu.
苞含物象列,搜照魚龍吼。
jì xiè tiān dì jiān, háo duān jiē wǒ yǒu.
寄謝天地間,毫端皆我有。
“寄謝天地間”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