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終自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黃金終自奇”全詩
君臣道昭彰,天顏終熙怡。
大簸怕清風,糠秕繚亂飛。
洪爐烹五金,黃金終自奇。
大哉為忠臣,舍此何所之。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讀唐史》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讀唐史》是唐代詩人貫休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我愛李景伯,內宴執良規。
君臣道昭彰,天顏終熙怡。
大簸怕清風,糠秕繚亂飛。
洪爐烹五金,黃金終自奇。
大哉為忠臣,舍此何所之。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唐代宰相李景仙的贊美之情。詩人稱贊李景仙在君臣之間遵循良好的規范和道德,使朝廷的道德準則清晰明晰。這不僅讓天子的面容愉快,也使得整個國家充滿歡樂。詩中還描繪了世間的浮沉和無常,如同被清風揚起的麥秸一樣飄零漂散。然而,只有在洪爐中經歷火煉的五金才能展現出其真正的價值,就像李景仙一樣,他的忠誠和才干正是他的獨特之處。
賞析:
這首詩以簡短凝練的語言和鮮明的形象展示了唐代忠臣的風采。詩人以對李景仙的愛戴之情表達了作者對品德高尚的統治者的向往和贊美,揭示了貫休對君主和臣子之間良好關系的追求和理想化的愿景。他通過對清風揚起麥秸和洪爐烹煉黃金的形象描繪,表達了人生的浮沉無常,暗示了作為一個忠臣需要經歷磨難和考驗才能展現出他的真正價值。整首詩簡潔有力,意境深遠,寓意明確,展示了貫休獨特的詩歌才華和思想深度。
“黃金終自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ú táng shǐ
讀唐史
wǒ ài lǐ jǐng bó, nèi yàn zhí liáng guī.
我愛李景伯,內宴執良規。
jūn chén dào zhāo zhāng, tiān yán zhōng xī yí.
君臣道昭彰,天顏終熙怡。
dà bǒ pà qīng fēng, kāng bǐ liáo luàn fēi.
大簸怕清風,糠秕繚亂飛。
hóng lú pēng wǔ jīn, huáng jīn zhōng zì qí.
洪爐烹五金,黃金終自奇。
dà zāi wèi zhōng chén, shě cǐ hé suǒ zhī.
大哉為忠臣,舍此何所之。
“黃金終自奇”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