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居碧云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端居碧云暮”全詩
滿郭桃李熟,卷簾風雨香。
清吟繡段句,默念芙蓉章。
未得歸山去,頻升謝守堂。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寄馮使君》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馮使君
端居碧云暮,好鳥啼紅芳。
滿郭桃李熟,卷簾風雨香。
清吟繡段句,默念芙蓉章。
未得歸山去,頻升謝守堂。
中文譯文:
寄給馮使君
居住在碧云之間,黃昏時好鳥啼唱著紅色的芳香。
滿城的桃樹和李樹都已經熟透,暴風雨中由卷簾飄來的香氣。
清吟繡段,默念芙蓉之章。
一直未能回歸山林,經常升遷做守堂的人。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貫休的思鄉之情。他形容自己端坐在碧云之間,黃昏時聽到好鳥在唱出紅色的芳香,表達了他對故鄉的懷念之情。詩人寫道城市中到處都是成熟的桃樹和李樹,隨著卷簾飄來的風雨,帶來了桃李的芬芳氣息。他以清吟繡段和默念芙蓉之章的方式,回憶起了故鄉的景物和詩句。最后,他說他一直未能回去山林,卻經常升遷成為守堂的人,表達了他對官場生活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渴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貫休對故鄉的思念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詩中的景物描寫細膩動人,令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通過對自然景物和自身境況的描繪,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景物相融合,表達出對故鄉的無盡思念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整首詩有著悠然自得、淡泊寧靜的意境,給人一種安逸恬靜的感受。同時,也透露出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不滿,對隱居山林的向往。這首詩構思精巧,語言簡練,是一首描寫思鄉之愁、追求田園生活的佳作。
“端居碧云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féng shǐ jūn
寄馮使君
duān jū bì yún mù, hǎo niǎo tí hóng fāng.
端居碧云暮,好鳥啼紅芳。
mǎn guō táo lǐ shú, juàn lián fēng yǔ xiāng.
滿郭桃李熟,卷簾風雨香。
qīng yín xiù duàn jù, mò niàn fú róng zhāng.
清吟繡段句,默念芙蓉章。
wèi dé guī shān qù, pín shēng xiè shǒu táng.
未得歸山去,頻升謝守堂。
“端居碧云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