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名動帝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詩名動帝畿”全詩
白日只如哭,皇天得不知。
旅墳孤fb岳,羸仆泣如兒。
多少求名者,聞之淚盡垂。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懷劉得仁》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名動帝畿,身謝亦因詩。
白日只如哭,皇天得不知。
旅墳孤fb岳,羸仆泣如兒。
多少求名者,聞之淚盡垂。
中文譯文:
懷念劉得仁
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貫休寫的,題為《懷劉得仁》。詩人通過表達自己對已故友人劉得仁的思念之情,抒發了自己對功名追求者的反思。
詩的開頭寫道“詩名動帝畿,身謝亦因詩”。詩人說劉得仁以其作詩之才名動朝廷,而自己以寫詩而致貧困。此句詩意深沉,反映出在唐代這個詩文繁榮的時代中,詩人們的命運往往并不因其才華而優越。
接下來的兩句“白日只如哭,皇天得不知。旅墳孤fb岳,羸仆泣如兒。”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悲痛之情。詩人覺得他站在白天之下,孤獨地哭泣,卻不為上天所知。他把自己比作孤兒,在遠離故鄉的旅途中泣不成聲,流露出深厚的思鄉之情和深深的孤獨感。
最后兩句“多少求名者,聞之淚盡垂。”則是詩人對那些為了名利奔波不止的人們的思考和勸誡。詩人說,當這些追求功名、地位的人們聽聞劉得仁的離去時,不禁痛哭失聲。這是詩人用嘲諷的口吻,對當時社會風氣的批判。他暗示那些為名而努力奮斗的人們,實際上他們的所求并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反而可能因此承受痛苦和孤獨。
總的來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已逝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追求功名者生活困境的反思和批評。通過反思,詩人呼吁人們應該從別的角度去看待名利,不要把一切寄托和追求都放在功名地位上。
“詩名動帝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i liú dé rén
懷劉得仁
shī míng dòng dì jī, shēn xiè yì yīn shī.
詩名動帝畿,身謝亦因詩。
bái rì zhī rú kū, huáng tiān de bù zhī.
白日只如哭,皇天得不知。
lǚ fén gū fb yuè, léi pū qì rú ér.
旅墳孤fb岳,羸仆泣如兒。
duō shǎo qiú míng zhě, wén zhī lèi jǐn chuí.
多少求名者,聞之淚盡垂。
“詩名動帝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