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殿鶴窺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古殿鶴窺燈”全詩
空廊人畫祖,古殿鶴窺燈。
風吼深松雪,爐寒一鼎冰。
唯應謝內史,知此道心澄。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寄宋使君》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宋使君
寺倚烏龍腹,
窗中見碧棱。
空廊人畫祖,
古殿鶴窺燈。
風吼深松雪,
爐寒一鼎冰。
唯應謝內史,
知此道心澄。
中文譯文:
寺廟依靠在黑龍的腹部,
窗戶里面看到碧藍的棱角。
空曠的走廊上人們描繪著祖先的畫像,
古老的殿內鶴傲視著燈光。
風咆哮時深松佇立,被白雪覆蓋,
火爐冰冷,一只鼎里結成了冰。
只有應該感謝內史,
懂得這種境界的心靈是澄明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貫休寫的,以寫景的方式描繪了一幅古寺景象。寺廟依靠在黑龍山的腹部,窗戶透過看到碧藍的天空。寺廟內的走廊空曠而寂靜,人們在畫祖先的肖像,古殿內的鶴靜靜地注視著燈光。風吹動深山的松樹,飄落在上面的雪花像被一層冰覆蓋著的爐子一樣寒冷。整首詩以寺廟為背景,以自然景觀為借景,通過描繪細節,營造出一種清幽、寂靜的氛圍。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內史的感激,認為只有懂得這種境界的人的內心才是清澈的。整首詩通過具體描寫寺廟景象和自然景觀,表達了作者對靜謐境界的向往,以及對懂得和欣賞這種境界的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古殿鶴窺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shǐ jūn
寄宋使君
sì yǐ wū lóng fù, chuāng zhōng jiàn bì léng.
寺倚烏龍腹,窗中見碧棱。
kōng láng rén huà zǔ, gǔ diàn hè kuī dēng.
空廊人畫祖,古殿鶴窺燈。
fēng hǒu shēn sōng xuě, lú hán yī dǐng bīng.
風吼深松雪,爐寒一鼎冰。
wéi yīng xiè nèi shǐ, zhī cǐ dào xīn chéng.
唯應謝內史,知此道心澄。
“古殿鶴窺燈”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