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空心亦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囊空心亦空”全詩
眼作么是眼,僧誰識此僧。
歇隈紅樹久,笑看白云崩。
已有天臺約,深秋必共登。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送僧游天臺》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僧游天臺》是唐代貫休創作的一首詩,詩人以送別僧人游天臺的場景,表達了人生無常、世事空虛的主題。
囊空心亦空,城郭去騰騰。
眼作么是眼,僧誰識此僧。
這兩句詩描繪了僧人離開城市的景象,詩人以“囊空心亦空,城郭去騰騰”來形容僧人的行囊和心靈都是空的,離開城郭的場面氣象萬千。僧人的離去背離了人世繁華,表達了人生空虛的哲理,而仍然停留在城市的人們卻難以理解僧人所追求的境界。
歇隈紅樹久,笑看白云崩。
已有天臺約,深秋必共登。
接下來的兩句“歇隈紅樹久,笑看白云崩。已有天臺約,深秋必共登。”表明詩人與僧人已有相約同登天臺的計劃,歇隈指的是在山間休息的地方。紅樹和白云是對景色的描繪,同時也象征了離散和變遷,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變幻。而“已有天臺約,深秋必共登”則展現出詩人與僧人相知相約、相互扶持的情感。詩人用深秋的時間來預示他們即將共同攀登天臺,表達了對清凈境界的向往與追求。
這首詩表達了人生的空虛和無常,通過描繪僧人離開城市和與詩人相約登天臺的場景,詩人表達對追求內心清凈、超越塵世的向往與尋求。詩中對于城市的繁華世界給予了批判,通過對紅樹、白云等景色的描繪,強調人生的變遷和無常。整首詩以平實、淡泊的語言表達出了對超脫塵俗、追求心靈平靜的渴望和向往。
“囊空心亦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ēng yóu tiān tāi
送僧游天臺
náng kōng xīn yì kōng, chéng guō qù téng téng.
囊空心亦空,城郭去騰騰。
yǎn zuò me shì yǎn, sēng shuí shí cǐ sēng.
眼作么是眼,僧誰識此僧。
xiē wēi hóng shù jiǔ, xiào kàn bái yún bēng.
歇隈紅樹久,笑看白云崩。
yǐ yǒu tiān tāi yuē, shēn qiū bì gòng dēng.
已有天臺約,深秋必共登。
“囊空心亦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