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芳草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行行芳草歇”全詩
山色路無盡,砧聲客強聞。
殘陽曜極野,黑水浸空墳。
那得無鄉思,前程入楚云。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秋盡途中作》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盡途中作》是唐代詩人貫休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旅途中的景色和詩人心中的思緒。
行行芳草歇,
潭島葉紛紛。
山色路無盡,
砧聲客強聞。
殘陽曜極野,
黑水浸空墳。
那得無鄉思,
前程入楚云。
詩詞借描繪秋季途中旅行的景色來抒發詩人的思鄉之情。詩中行行芳草已經停止生長,潭島上的葉子紛紛落下,山景和路途看不盡頭,這些景象都在詩中表現出了秋天即將過去的感覺。砧聲是指打砧的聲音,傳到詩人的耳中,使他倍感他鄉之遠。
詩詞的詩意是表達了詩人在秋天旅途中的思鄉之情。在秋天行走看到這些景象,使詩人浮現出對家的思念。殘陽照到那久違的原野,黑水也翻涌到親人的墳墓,這些景象喚起了詩人對家鄉的深深思念。詩人在行程前進的楚國云中,回望故鄉,即使在旅途中也無法忘記家鄉的情感。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秋季旅途中的景色和詩人內心的思緒,傳達出對家鄉的思念。詩人巧妙地運用自然景觀和聲音描寫,使讀者能夠深切感受到詩人的心情。整首詩詞節奏明快,語言簡潔明了,意味深長。通過表達詩人的情感和思緒,詩詞給讀者帶來了一種深深的思鄉之情。
“行行芳草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jǐn tú zhōng zuò
秋盡途中作
xíng xíng fāng cǎo xiē, tán dǎo yè fēn fēn.
行行芳草歇,潭島葉紛紛。
shān sè lù wú jìn, zhēn shēng kè qiáng wén.
山色路無盡,砧聲客強聞。
cán yáng yào jí yě, hēi shuǐ jìn kōng fén.
殘陽曜極野,黑水浸空墳。
nà de wú xiāng sī, qián chéng rù chǔ yún.
那得無鄉思,前程入楚云。
“行行芳草歇”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