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知丈夫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因知丈夫事”全詩
因知丈夫事,須佐圣明君。
白酒全傾甕,蒲輪半載云。
從茲居諫署,筆硯幾人焚。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聞征四處士》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征四處士》一詩是唐代貫休創作的作品,詩中描述了上命令群臣起來,四海之人都能夠聽到的壯舉。作者意識到作為一個男子漢應該為國家效勞,因此必須要服務于明君。詩中提到了白酒灑滿酒壇,蒲輪載滿云彩,這些都象征著作者在朝堂上,投身于政務中。最后,詩中提到了寫官方文件和處理公務的場景,說明了四處士們除了言事還需要盡心盡力地為國家服務。
中文譯文:
一詔命群臣起,
四海聞知。
因為知道身為一名丈夫的義務,
愿為圣明的君主盡職盡責。
白酒灑滿酒壇,
蒲輪載滿云彩。
從此以后,我將常駐諫署,
筆和硯會被多人燒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表現遠古英雄精神和忠誠為主題,展示了作者對為國家盡職盡責的決心和熱情。詩中用“一詔”和“四海聞”表達了君主發出的命令之廣泛和威力之大,形容了壯舉之遠大。
詩的前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將國事向所有人宣告的決心和意愿。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作為一個男子漢的責任感,愿意為明君效力。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灑酒和載云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在朝堂之上的決心和胸懷。最后兩句則描繪了在官場上,作者要不停地處理官方事物,為國家盡忠職守的情景。
整首詩展示了作者作為一個士人的豪情壯志,以及對于為國家效勞的熱情和承諾。詩意深厚,是一首富有頌揚和表彰國家精神的詩作。
“因知丈夫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zhēng sì chǔ shì
聞征四處士
yī zhào qún gōng qǐ, yí shān sì hǎi wén.
一詔群公起,移山四海聞。
yīn zhī zhàng fū shì, xū zuǒ shèng míng jūn.
因知丈夫事,須佐圣明君。
bái jiǔ quán qīng wèng, pú lún bàn zǎi yún.
白酒全傾甕,蒲輪半載云。
cóng zī jū jiàn shǔ, bǐ yàn jǐ rén fén.
從茲居諫署,筆硯幾人焚。
“因知丈夫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