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谷中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錦繡谷中人”全詩
寄言無別事,琢句似終身。
書卷須求旨,須根易得銀。
斯言如不惑,千里亦相親。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寄匡山紀公》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匡山紀公》是唐代詩人貫休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寄托思念之情以及詩人的人生態度。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錦繡谷中的人,
相思常入夢頻。
寄語無他愿,
琢句似終身。
書卷必要求取旨意,
財富易得銀。
這番思慮如同不迷茫,
即使相距千里亦如親。
這首詩詞中融入了詩人對于情思的表達以及對于人生態度的思考。
首先,詩人以“錦繡谷中的人”表達自己寄予思念之情。這種思念常常出現在作者的夢中,說明作者的相思之情深摯難忘。
其次,詩人寄語紀公無他愿望,意味著詩人在思念之際,并沒有其他額外的心愿,純粹將思念之情傾訴出來。
詩人用“琢句似終身”一句,表達了自己寫詩這種創作行為是自己終生追求的目標。這種表達方式將自己對于詩歌創作的投入和堅持傳達了出來。
最后,詩人的境界思想也體現在最后兩句“書卷必要求取旨意,財富易得銀”。詩人告訴我們,追求知識是必要的,因為它能讓我們找到心靈的歸屬,而財富是相對容易得到的。
整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于思念的強烈感受,同時也借此表達了自己對于詩歌創作的追求和對于人生態度的思考。作品以簡潔明了的詞句和凝煉的意境展現了詩人的思想和情感,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
“錦繡谷中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kuāng shān jì gōng
寄匡山紀公
jǐn xiù gǔ zhōng rén, xiāng sī rù mèng pín.
錦繡谷中人,相思入夢頻。
jì yán wú bié shì, zuó jù shì zhōng shēn.
寄言無別事,琢句似終身。
shū juàn xū qiú zhǐ, xū gēn yì dé yín.
書卷須求旨,須根易得銀。
sī yán rú bù huò, qiān lǐ yì xiāng qīn.
斯言如不惑,千里亦相親。
“錦繡谷中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