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非雕斫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輪非雕斫成”全詩
今宵剛道別,舉世勿人爭。
征婦砧添怨,詩人哭到明。
惟宜華頂叟,笙磬有馀聲。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秋夜玩月懷玉霄道士》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夜玩月懷玉霄道士》是唐代貫休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通過觀賞秋夜中的明月,并借此表達自己對玉霄道士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光輝自然而生,不是人工打造的。
今晚剛剛與道士分別,全世界都不應爭奪。
征婦的梆子聲增添了怨憤,詩人哭到天明。
只有華頂叟(指玉霄道士),笙磬的聲音還在繼續。
整首詩以玩賞秋夜中的明月為主題,通過以情景寫意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道士的思念之情。
詩人在詩中用對比的方法,表現出明月的高潔和光輝的自然屬性,與人工刻琢的藝術品的不同,強調了其獨特之處。
詩人以自己與玉霄道士的分別為起點,表達了自己將與他人爭奪道士的怨憤之情,抒發了自己對道士的思念之情。此處的征婦梆子聲象征著他人的爭奪和煩擾。
最后,詩人認為只有華頂叟(即道士)的笙磬聲音仍在繼續,這是對道士高尚境界和自身的稱贊。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抒發了詩人的思念之情和對道士的崇敬之情,同時也凸顯了自然與人工、道士與世俗的對比,展現出唐代詩人特有的情感和藝術風格。
“輪非雕斫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yè wán yuè huái yù xiāo dào shì
秋夜玩月懷玉霄道士
guāng yì mó lóng chū, lún fēi diāo zhuó chéng.
光異磨礱出,輪非雕斫成。
jīn xiāo gāng dào bié, jǔ shì wù rén zhēng.
今宵剛道別,舉世勿人爭。
zhēng fù zhēn tiān yuàn, shī rén kū dào míng.
征婦砧添怨,詩人哭到明。
wéi yí huá dǐng sǒu, shēng qìng yǒu yú shēng.
惟宜華頂叟,笙磬有馀聲。
“輪非雕斫成”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