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盡凄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觸目盡凄涼”全詩
不見中秋月,空馀一炷香。
殘花飄暮雨,枯葉蓋啼螀。
誰禮新墳塔,蕭條渭水傍。
國寶還亡一,時多李德林。
故人卿相泣,承制渥恩深。
舊藁誰收得,空堂影似吟。
裴回不能去,寒日下西岑。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經棲白舊院二首》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經棲白舊院二首》是唐代貫休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凄涼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動蕩和往事的憂傷。
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竺卿何處去,觸目盡凄涼。
竺卿是指竺可楨,他是唐代開元年間的丞相,也是作者的朋友。詩中以竺卿的去世來引發對過去時光和國家的悲傷。作者看到的一切都充滿了凄涼之感。
不見中秋月,空馀一炷香。
在這個凄涼的場景里,沒有中秋的明月,只余下一炷香。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節日,沒有月亮的出現使得氣氛更加蕭條。
殘花飄暮雨,枯葉蓋啼螀。
殘花凋零在秋雨中飄落,枯葉覆蓋著啼螀。這里形容了荒涼和哀傷的景象,為整首詩增添了凄涼的氣氛。
誰禮新墳塔,蕭條渭水傍。
不知是誰給新的墳墓上了香燭,墳墓位于渭水旁邊,周圍一片荒涼。
國寶還亡一,時多李德林。
國家失去了一位重要官員,指的是竺卿。這里又提到了另一位官員李德林。這是在指示這是一個動蕩的時代。
故人卿相泣,承制渥恩深。
故人指的就是竺卿,卿指的是竺可楨的官職。詩中表達了故人對竺卿的思念和悲痛之情,也表達了皇帝對竺卿的深深賞識。
舊藁誰收得,空堂影似吟。
誰會收拾著名學者留下的舊書籍,空蕩蕩的書房里,似乎還能聽到他的吟唱聲。
裴回不能去,寒日下西岑。
裴回是指裴晉公回,他是貫休的朋友。裴晉公回無法再去和竺卿共度時光,寒日下山陵,形容了寒冷和悲傷的氛圍。
整首詩描繪了一個凄涼的場景,寄托了作者對逝去的時光和國家失去的重要官員的思念之情。詩中運用了許多描寫荒涼的手法,以此來表達作者內心的憂傷和哀傷。通過描繪細節和景象的方式,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發讀者對逝去時光和人物的思考和回憶。
“觸目盡凄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qī bái jiù yuàn èr shǒu
經棲白舊院二首
zhú qīng hé chǔ qù, chù mù jǐn qī liáng.
竺卿何處去,觸目盡凄涼。
bú jiàn zhōng qiū yuè, kōng yú yī zhù xiāng.
不見中秋月,空馀一炷香。
cán huā piāo mù yǔ, kū yè gài tí jiāng.
殘花飄暮雨,枯葉蓋啼螀。
shuí lǐ xīn fén tǎ, xiāo tiáo wèi shuǐ bàng.
誰禮新墳塔,蕭條渭水傍。
guó bǎo hái wáng yī, shí duō lǐ dé lín.
國寶還亡一,時多李德林。
gù rén qīng xiàng qì, chéng zhì wò ēn shēn.
故人卿相泣,承制渥恩深。
jiù gǎo shuí shōu de, kōng táng yǐng shì yín.
舊藁誰收得,空堂影似吟。
péi huí bù néng qù, hán rì xià xī cén.
裴回不能去,寒日下西岑。
“觸目盡凄涼”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