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悵曲江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惆悵曲江湄”全詩
自古身榮者,多非年少時。
空囊投刺遠,大雪入關遲。
來歲還公道,平人不用疑。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送葉蒙赴舉》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葉蒙赴舉
年年屈復屈,
惆悵曲江湄。
自古身榮者,
多非年少時。
空囊投刺遠,
大雪入關遲。
來歲還公道,
平人不用疑。
詩詞的中文譯文:
每年都要受屈辱,
讓我心痛萬分憔悴。
自古以來,身份顯貴的人,
往往并非年少時。
空著手投寄遠方,
大雪晚晚入關遲。
明年必定會有公正,
平民不再懷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貫休所作,送別葉蒙去參加舉薦的詩。詩中通過對自己屈辱和葉蒙將要面臨的困境的描寫,抒發出對世事變幻的感慨和對未來的希望。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年年的屈辱和憂傷,意味著作者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因此心有戚戚焉。接著,作者反思了身榮者多非年少時的道理,暗示身份顯貴的人往往是通過歷經風雨、歷練得來的。
然后,詩中表達了葉蒙將要投身舉薦的決心,但他面臨著困境。空囊投刺遠,指他去遠方舉薦卻手無寸鐵;大雪入關遲,意味著他將會錯過最佳的時機。
最后兩句寄予了對葉蒙未來的希望和期待,表明明年一定會有公道,平民也將不再懷疑。這種對未來的信心和希望,為詩增添了積極的力量。
整篇詩抒發了作者對葉蒙將要面臨的困境的思考和對未來的信心和期望,同時也反映了作者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對社會現實的關切。
“惆悵曲江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è méng fù jǔ
送葉蒙赴舉
nián nián qū fù qū, chóu chàng qǔ jiāng méi.
年年屈復屈,惆悵曲江湄。
zì gǔ shēn róng zhě, duō fēi nián shào shí.
自古身榮者,多非年少時。
kōng náng tóu cì yuǎn, dà xuě rù guān chí.
空囊投刺遠,大雪入關遲。
lái suì hái gōng dào, píng rén bù yòng yí.
來歲還公道,平人不用疑。
“惆悵曲江湄”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