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曳案頭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曳案頭箋”全詩
霖雨方為雨,非煙豈是煙。
童收庭樹果,風曳案頭箋。
仲虺專為誥,何充雅愛禪。
靜嫌山色遠,病是酒杯偏。
蜩響初穿壁,蘭芽半出磚。
堂懸金粟像,門枕御溝泉。
旦沐雖頻握,融帷孰敢褰。
德高群彥表,善植幾生前。
修補烏皮幾,深藏子敬氈。
扶持千載圣,瀟灑一聲蟬。
棋陣連殘月,僧交似大顛。
常知生似幻,維重直如弦。
餅憶莼羹美,茶思岳瀑煎。
只聞溫樹譽,堪鄙竹林賢。
脫穎三千士,馨香四十年。
寬平開義路,淡濘潤清田。
哲后知如子,空王夙有緣。
對歸香滿袖,吟次月當川。
休說慚如揵,堯天即梵天。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和韋相公見示閑臥》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大雨方為雨,難道這不是煙煙。
童收庭樹果,風把書桌上寫信。
仲虺專為浩,何充很喜愛禪。
靜嫌山色遠,病是酒杯偏。
陣陣響開始穿壁,蘭芽半出磚。
堂懸金粟像,門在御溝泉。
早晨洗頭雖然多次握,融于誰敢提起。
德高群彥表,善于種植幾乎生前。
修補取出一套烏皮幾乎,子敬氈隱藏。
扶持千古圣人,瀟灑一聲蟬。
棋陣連殘月,和尚交相似大顛。
常知生似幻,維重直如弦。
餅回憶菜湯美,茶思岳瀑布煎。
只聽到溫樹立自己的聲譽,忍受卑鄙竹林賢士。
脫穎而出三千士兵,馨香四十年。
寬厚平開義路,淡泥濘潤清田。
哲才知道如果你,空王早有緣。
回答回香滿袖,在下個月在川。
不要說慚愧像鍵,堯天就是梵天。
* 此部分翻譯來自Baidu,僅供參考
“風曳案頭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éi xiàng gōng jiàn shì xián wò
和韋相公見示閑臥
kè xíng qiú dé xiāng, shì shì wèi cháng mián.
刻形求得相,事事未嘗眠。
lín yǔ fāng wèi yǔ, fēi yān qǐ shì yān.
霖雨方為雨,非煙豈是煙。
tóng shōu tíng shù guǒ, fēng yè àn tóu jiān.
童收庭樹果,風曳案頭箋。
zhòng huī zhuān wèi gào, hé chōng yǎ ài chán.
仲虺專為誥,何充雅愛禪。
jìng xián shān sè yuǎn, bìng shì jiǔ bēi piān.
靜嫌山色遠,病是酒杯偏。
tiáo xiǎng chū chuān bì, lán yá bàn chū zhuān.
蜩響初穿壁,蘭芽半出磚。
táng xuán jīn sù xiàng, mén zhěn yù gōu quán.
堂懸金粟像,門枕御溝泉。
dàn mù suī pín wò, róng wéi shú gǎn qiān.
旦沐雖頻握,融帷孰敢褰。
dé gāo qún yàn biǎo, shàn zhí jǐ shēng qián.
德高群彥表,善植幾生前。
xiū bǔ wū pí jǐ, shēn cáng zi jìng zhān.
修補烏皮幾,深藏子敬氈。
fú chí qiān zǎi shèng, xiāo sǎ yī shēng chán.
扶持千載圣,瀟灑一聲蟬。
qí zhèn lián cán yuè, sēng jiāo shì dà diān.
棋陣連殘月,僧交似大顛。
cháng zhī shēng shì huàn, wéi zhòng zhí rú xián.
常知生似幻,維重直如弦。
bǐng yì chún gēng měi, chá sī yuè pù jiān.
餅憶莼羹美,茶思岳瀑煎。
zhǐ wén wēn shù yù, kān bǐ zhú lín xián.
只聞溫樹譽,堪鄙竹林賢。
tuō yǐng sān qiān shì, xīn xiāng sì shí nián.
脫穎三千士,馨香四十年。
kuān píng kāi yì lù, dàn nìng rùn qīng tián.
寬平開義路,淡濘潤清田。
zhé hòu zhī rú zi, kōng wáng sù yǒu yuán.
哲后知如子,空王夙有緣。
duì guī xiāng mǎn xiù, yín cì yuè dāng chuān.
對歸香滿袖,吟次月當川。
xiū shuō cán rú qián, yáo tiān jí fàn tiān.
休說慚如揵,堯天即梵天。
“風曳案頭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