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緣冥目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緣冥目盡”全詩
萬緣冥目盡,一句不言深。
野火燒禪石,殘霞照栗林。
秋風溪上路,終愿一相尋。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寄山中伉禪師》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山中伉禪師》
舉世遭心使,吾師獨使心。
萬緣冥目盡,一句不言深。
野火燒禪石,殘霞照栗林。
秋風溪上路,終愿一相尋。
中文譯文:
世間的人們都受到心的驅使,只有我的師父獨自心無所依。萬種緣分皆冥冥之中消散,只有一句話卻蘊涵著深刻的意味。野火燒烤著禪石,殘霞映照著栗林。秋風在溪上吹過,終愿希望與你相遇。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禪師與世隔絕、超脫塵俗的形象。詩中反映了世間諸多事物皆是外在的干擾與誘惑,而禪師則用無言的深思和明悟凈化了心靈。野火和殘霞象征著外在的煩憂和紛擾,而秋風在溪水上吹過,表達了對心靈自在自由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禪師的描繪,表達了禪修者追求心靈自由與純凈的信念。禪師超脫世俗的生活方式和深思熟慮的內心狀態,讓人感受到一種內在靜謐的寧靜。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禪修境界的對比,強調了內心的寧靜和超越。整首詩簡潔有力,用詞的精準和形象的生動都體現了作者對禪修境界的深刻理解。這首詩可以讓讀者感受到禪修者內心的寧靜與超脫,也激發了人們對追求內心寧靜和自由的向往。
“萬緣冥目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hān zhōng kàng chán shī
寄山中伉禪師
jǔ shì zāo xīn shǐ, wú shī dú shǐ xīn.
舉世遭心使,吾師獨使心。
wàn yuán míng mù jǐn, yī jù bù yán shēn.
萬緣冥目盡,一句不言深。
yě huǒ shāo chán shí, cán xiá zhào lì lín.
野火燒禪石,殘霞照栗林。
qiū fēng xī shàng lù, zhōng yuàn yī xiāng xún.
秋風溪上路,終愿一相尋。
“萬緣冥目盡”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