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苦意彌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月苦意彌哀”全詩
忽向高枝發,又從何處來。
風清聲更揭,月苦意彌哀。
多少求名者,年年被爾催。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新猿》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新猿》詩詞的中文譯文:
尋常看不見,花落樹多苔。
忽向高枝發,又從何處來。
風清聲更揭,月苦意彌哀。
多少求名者,年年被爾催。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貫休創作的,描寫了猿猴在樹枝上的活動,字里行間透露出對人生和名利的思考。
詩中的“尋常看不見,花落樹多苔”表達了猿猴在自然環境中活動的平常景象,并且強調了樹上猿猴的眾多。接下來的“忽向高枝發,又從何處來”描繪了猿猴突然躍入高枝的情景,引起讀者的思考,暗指人生的多變和難以預測。
“風清聲更揭,月苦意彌哀”借風吹動猿猴的聲音,月光映照猿猴的形象,表達了一種寂寞和憂傷的意象,也反映了文人的心境和情感。最后兩句“多少求名者,年年被爾催”用嘲諷的口吻講述了許多人追求名利的艱辛和無可避免的執著,抒發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不滿與感慨。
整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描述,展示了貫休獨特的意象與寫景能力。通過描繪自然界中的一幕幕,詩人以嬉笑怒罵的方式,將人生百態融入其中,凸顯出對名利奔波的幽默與諷刺。這也使得本詩的底色頗為深意,讀之可得到啟示,不僅讓人感嘆自然界的奇妙,也反思了追逐名利的荒謬和無常。
“月苦意彌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n yuán
新猿
xún cháng kàn bú jiàn, huā luò shù duō tái.
尋常看不見,花落樹多苔。
hū xiàng gāo zhī fā, yòu cóng hé chǔ lái.
忽向高枝發,又從何處來。
fēng qīng shēng gèng jiē, yuè kǔ yì mí āi.
風清聲更揭,月苦意彌哀。
duō shǎo qiú míng zhě, nián nián bèi ěr cuī.
多少求名者,年年被爾催。
“月苦意彌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