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聞夔進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還聞夔進曲”全詩
孫吳機不動,周邵事多行。
旰食爐煙細,宵衣隙月明。
還聞夔進曲,吹出泰階平。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壽春進祝圣七首·文有武備》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壽春進祝圣七首·文有武備》是唐代貫休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描繪了文星和武宿在宮殿中往來的景象,并以此贊美太平盛世。
文星和武宿是二十八宿中的兩個星宿,代表了文化和武力。詩中表達了它們常常滿載而來,如同掌上擎持一樣。這說明文化和武力在這個時代是并重的,同時也是國家興盛的標志。
接下來,詩人以孫吳和周邵的故事來形容這種景象。孫吳是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君主孫權,周邵是東漢末年的將領,他們都是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代表人物。詩人用他們的事跡來形容文星和武宿的行動,將其描述成機不動,事多行的狀態。
接著,詩人以爐煙細,宵衣隙月明來描繪宮殿內的景象。爐煙細表示宮殿中煙霧裊裊,宵衣隙月明則表明月光透過窗戶照射進來,給人一種靜謐而神秘的感覺。
最后,詩人提到夔進曲,夔是唐代音樂家,夔進曲是他創作的一首樂曲。這首樂曲被演奏在泰階上,泰階是帝王受朝賀時所站的地方。這句詩意呼應了詩題《壽春進祝圣七首》,表達了一種壽春之地安定繁榮的景象。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形象地描繪了文星和武宿在宮殿中來來往往的景象,通過贊美太平盛世,展示了當時國家的繁榮和安定。詩人運用了富有意境的描寫手法,使詩詞更富有表現力。
“還聞夔進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òu chūn jìn zhù shèng qī shǒu wén yǒu wǔ bèi
壽春進祝圣七首·文有武備
wǔ sù yǔ wén xīng, cháng rú zhǎng shàng qíng.
武宿與文星,常如掌上擎。
sūn wú jī bù dòng, zhōu shào shì duō xíng.
孫吳機不動,周邵事多行。
gàn shí lú yān xì, xiāo yī xì yuè míng.
旰食爐煙細,宵衣隙月明。
hái wén kuí jìn qū, chuī chū tài jiē píng.
還聞夔進曲,吹出泰階平。
“還聞夔進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