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桂成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石上桂成叢”全詩
皆云習鑿齒,未可扣真風。
雪洗香爐碧,霞藏瀑布紅。
何時甘露偈,一寄剡山東。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寄廬山大愿和尚》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廬山大愿和尚》是唐代詩人貫休創作的一首詩,表達了對廬山大愿和尚的敬意和向往之情。
石上桂成叢,
師庵在桂中。
皆云習鑿齒,
未可扣真風。
雪洗香爐碧,
霞藏瀑布紅。
何時甘露偈,
一寄剡山東。
中文譯文:
石頭上長滿了桂樹,
大愿和尚的禪庵就在桂樹中。
人們說他牙齒鋒利無比,
但是我還無法理解他的真諦。
雪水洗凈了香爐,變得碧綠,
霞光遮蓋了瀑布,變得紅彤彤。
何時才能夠聽到他的甘露偈詞,
向剡山東方寄去我的心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廬山大愿和尚的禪修環境,表達了詩人對大愿和尚的景仰和向往之情。詩中的桂樹和石頭象征了禪宗的清凈和堅實,禪庵則是修行的地方。詩人認為大愿和尚的牙齒鋒利,暗示他對佛法的深入鉆研和理解,但詩人自己卻尚未領悟其中的真諦。
詩中的雪水洗凈了香爐,霞光遮蓋了瀑布,表現了廬山的美景,也為詩人心中的向往營造了一個美麗的背景。詩人希望能夠聆聽到大愿和尚的"甘露偈詞",這是指期待得到大愿和尚的教誨與指導,為自己的修行之路增添一絲樂觀與希望。最后一句"一寄剡山東",表達了詩人寄去心愿的遠大志向,寓意著詩人的心向往之追求和對大愿和尚的渴望。整首詩透過禪修環境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禪修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石上桂成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lú shān dà yuàn hé shàng
寄廬山大愿和尚
shí shàng guì chéng cóng, shī ān zài guì zhōng.
石上桂成叢,師庵在桂中。
jiē yún xí záo chǐ, wèi kě kòu zhēn fēng.
皆云習鑿齒,未可扣真風。
xuě xǐ xiāng lú bì, xiá cáng pù bù hóng.
雪洗香爐碧,霞藏瀑布紅。
hé shí gān lù jì, yī jì shàn shān dōng.
何時甘露偈,一寄剡山東。
“石上桂成叢”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