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全離大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葉全離大樸”全詩
葉全離大樸,君尚在新吳。
鐘嗄聲飄驛,山頑氣噴湖。
留詩如和得,一望寄前途。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廬山尋靈紀不遇》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廬山尋靈紀不遇
久別稀相見,深山道益孤。
葉全離大樸,君尚在新吳。
鐘嗄聲飄驛,山頑氣噴湖。
留詩如和得,一望寄前途。
中文譯文:
久別后難得相見,深山中的路更加孤寂。
廬山的葉子已經完全離去,而您還在新吳。
鐘聲飄散在驛站上空,山峰散發出頑強的氣息,湖水噴薄而出。
我將這首詩留下,如同和睦的聲音,一眺望著將來的道途。
詩意和賞析:
《廬山尋靈紀不遇》是唐代詩人貫休的一首詩。詩中表達了詩人對久別重逢的喜悅之情,同時也透露了一種對于時光流逝和他人身世的思考。
詩的前兩句寫詩人與某人久別重逢的情景,詩人深藏在深山中,道路孤寂,渴望與久別的朋友相遇。接下來的兩句則展現了詩人對于時光的感嘆,廬山的葉子已經全部凋零,而他的朋友仍在新吳,時光已逝。隨后,詩人以鐘聲、山峰、湖水等形象描繪了大自然的變幻和頑強的生命力,表達了詩人面對時光的不可逆轉和生命力的頑強。最后,詩人將這首詩留下,寄托著對未來的思考和期待。
整首詩情感真摯,構思獨特。通過描繪大自然和時光流轉的景象,凸顯了詩人內心的喜悅和對時光流逝的反思。詩中的意象和語言都簡練而富有力量,使人讀后令人動容。此詩以寫景抒情的方式,將作者的情感與自然景象相結合,既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希望重逢的渴望,又通過對自然的描繪,展現了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堅韌。
“葉全離大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ú shān xún líng jì bù yù
廬山尋靈紀不遇
jiǔ bié xī xiāng jiàn, shēn shān dào yì gū.
久別稀相見,深山道益孤。
yè quán lí dà pǔ, jūn shàng zài xīn wú.
葉全離大樸,君尚在新吳。
zhōng á shēng piāo yì, shān wán qì pēn hú.
鐘嗄聲飄驛,山頑氣噴湖。
liú shī rú hé dé, yī wàng jì qián tú.
留詩如和得,一望寄前途。
“葉全離大樸”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三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