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碑皆讀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有碑皆讀徹”全詩
有碑皆讀徹,無處不相攜。
檉桂株株濕,猿猱個個啼。
等閑成遠別,窗月又如珪。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懷匡山道侶》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懷匡山道侶
常憶將吾友,穿云過瀑西。
有碑皆讀徹,無處不相攜。
檉桂株株濕,猿猱個個啼。
等閑成遠別,窗月又如珪。
譯文:
經常懷念我的朋友,一同穿越云霧來到瀑布西邊。
所有的碑文都已經閱讀過了,無處不相互攜手。
檉樹和桂樹的枝葉都濕潤著,猿猴個個在啼叫。
平時隨意離別,窗外的月亮又像玉圓珠。
詩意:
這首詩是唐代貫休創作的作品,詩中表達了對好友的思念之情。作者常常懷念和朋友一同穿越云霧來到瀑布的西邊。他們一起閱讀碑文,無論去哪里都是相互攜手相伴。檉樹和桂樹的枝葉濕潤著,猿猴們個個在啼叫,仿佛在呼喚著友情。盡管離別時并不特別隆重,但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能感受到窗外月亮的華麗與寶貴。
賞析:
這首詩流露出詩人對友情的深厚情感,樸實而真摯。通過描繪各種自然景物和動物,以及對友情的思念和相伴之情,詩人展現了一種欣賞和珍視友情的態度。即使是平凡的日子,通過對生活細節的描寫,也能體現出詩人對友誼的珍視和對友情美好的追求。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友誼的真摯感情,讓人感受到友誼的珍貴和真實。
“有碑皆讀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i kuāng shān dào lǚ
懷匡山道侶
cháng yì jiāng wú yǒu, chuān yún guò pù xī.
常憶將吾友,穿云過瀑西。
yǒu bēi jiē dú chè, wú chǔ bù xiāng xié.
有碑皆讀徹,無處不相攜。
chēng guì zhū zhū shī, yuán náo gè gè tí.
檉桂株株濕,猿猱個個啼。
děng xián chéng yuǎn bié, chuāng yuè yòu rú guī.
等閑成遠別,窗月又如珪。
“有碑皆讀徹”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