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固難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意固難欺”全詩
瘴鄉終有出,天意固難欺。
晝雨先花島,秋云掛戍旗。
故人多在蜀,不去更何之。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秋過相思寺》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過相思寺》是唐代詩人貫休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人在秋天經過相思寺的場景,表達了對故人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聽說相思寺,
今天來已經有期。
瘴鄉終究要離開,
天意是難以欺。
白天的雨先濕了花島,
秋云飄掛在戍旗。
往日的朋友大多在蜀地,
為何不再離去?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故人的思念之情,作者聽說有一個相思寺,于是在秋天特意去尋找。他提到“瘴鄉終有出”,表示他已經馬上要離開這個有疾病的地方,這里的“瘴鄉”指代隱喻的生活困境。然而他又提到“天意固難欺”,暗示他的經歷不僅是由于他的選擇,還受到了命運的驅使。
詩詞在描繪自然景觀時,運用了一個對比的手法。作者提到白天的雨先濕了花島,這表達了自然的生機和繁榮;而隨之而來的秋云掛在戍旗上,則給人以嚴肅和冷寂的感覺。這種對比不僅呈現了詩詞所在的季節特征,也可以看作是詩人自身心境的投射。
最后兩句詩是作者對故人的問候和思念之情。作者知道很多朋友都在蜀地,但他卻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哪里,他的心仍然停留在對故人的思念之中。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流露內心情感,表達了詩人對故人的思念之情,并借此反映了作者的孤獨和迷茫。
“天意固難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guò xiāng sī sì
秋過相思寺
jiàn shuō xiāng sī sì, jīn lái shì yǒu qī.
見說相思寺,今來似有期。
zhàng xiāng zhōng yǒu chū, tiān yì gù nán qī.
瘴鄉終有出,天意固難欺。
zhòu yǔ xiān huā dǎo, qiū yún guà shù qí.
晝雨先花島,秋云掛戍旗。
gù rén duō zài shǔ, bù qù gèng hé zhī.
故人多在蜀,不去更何之。
“天意固難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