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愛山僧物外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常愛山僧物外心”全詩
閉戶不知芳草歇,無能唯擬住山深。
感通未合三生石,騷雅歡擎九轉金。
但似前朝蕭與蔣,老僧風雪亦相尋。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酬張相公見寄》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張相公見寄》
周郎懷抱好知音,
常愛山僧物外心。
閉戶不知芳草歇,
無能唯擬住山深。
感通未合三生石,
騷雅歡擎九轉金。
但似前朝蕭與蔣,
老僧風雪亦相尋。
中文譯文:
回復張相公的來信
周郎懷抱著一個好的知音,
常常喜歡山中的僧人,他們有一顆超脫塵世的心。
閉門不知外面芳草已凋謝,
無能為力,只能虛構住在深山中。
感應的石頭還沒有完全個我相通,
古典詩文之美如戴上九圈的黃金般高雅。
但他們好像前朝的蕭與蔣那樣風采,
老僧也希望在風雪中尋找到真正的知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文人貫休給張相公的回信。詩人表達了自己懷抱著一個好的知音,喜歡山中的僧人,他們擁有超然的心態,遠離塵世的紛擾。詩人稱自己閉門不知外面的世事已經發生了變化,感到無能為力,只能以虛構山居的方式逃避現實。
在詩中,詩人表示自己的感應的石頭還沒有完全個自己相通,他和前朝的蕭與蔣相似,指的是他們共同追求古典詩文之美,欣賞這種高雅的藝術。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希望能夠在風雪中尋找到真正的知音。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于知音的向往與尋找,同時也抒發了對于古典詩文之美的贊美。這首詩字寫出了詩人內心寂寞而復雜的情感,同時也展示了對于美的追求和對于知音的珍視。
“常愛山僧物外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zhāng xiàng gōng jiàn jì
酬張相公見寄
zhōu láng huái bào hǎo zhī yīn, cháng ài shān sēng wù wài xīn.
周郎懷抱好知音,常愛山僧物外心。
bì hù bù zhī fāng cǎo xiē,
閉戶不知芳草歇,
wú néng wéi nǐ zhù shān shēn.
無能唯擬住山深。
gǎn tōng wèi hé sān shēng shí, sāo yǎ huān qíng jiǔ zhuàn jīn.
感通未合三生石,騷雅歡擎九轉金。
dàn shì qián cháo xiāo yǔ jiǎng, lǎo sēng fēng xuě yì xiāng xún.
但似前朝蕭與蔣,老僧風雪亦相尋。
“常愛山僧物外心”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