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向人人轉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有意向人人轉賒”全詩
無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轉賒。
風觸好花文錦落,砌橫流水玉琴斜。
但令如此還如此,誰羨前程未可涯。
分類: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野居偶作》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野居偶作》
貫休
高淡清虛即是家,
何須須占好煙霞。
無心于道道自得,
有意向人人轉賒。
風觸好花文錦落,
砌橫流水玉琴斜。
但令如此還如此,
誰羨前程未可涯。
中文譯文:
高遠清凈的虛空即為我的家,
何需強占美麗的景色。
我無心于追求修行之道,而是自得其樂,
我有意愿與眾人分享我的財富。
微風輕撫著美麗的花朵,精致的鳥鳴聲穿梭其中,
石階蜿蜒流水,玉琴斜倚。
我只愿如此,還是如此,
誰向往無法預料的未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高遠清凈的山野為背景,表達了貫休不在乎名利和功成名就的心境,以及欣賞自然之美和與人分享的態度。詩中“高淡清虛即是家”表達了作者對高遠山野的喜愛,認為清凈的自然景色才是最好的居處,而不必占據那些美麗的風景。作者表示不在意推崇修行之道,而是追求自己心靈的滿足。
接下來的兩句“無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轉賒”表明了作者的無為態度和愿與他人分享的心情。他不追求道德教誨、功績成就,而是從內心感到滿足,并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財富和快樂。
后面的兩句通過描繪美麗的自然景色,如風拂過花朵,水流穿過石階,玉琴斜倚等,傳達了作者欣賞自然之美的心境。最后一句“誰羨前程未可涯”,表明作者并不向往未知的未來,而是滿足于當下的生活。
整首詩以簡約的語言,表達了貫休追求心靈自由和財富分享的心境,具有一種閑適自在的意境,以及對自然美和心靈滿足的回應。
“有意向人人轉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ě jū ǒu zuò
野居偶作
gāo dàn qīng xū jí shì jiā, hé xū xū zhàn hǎo yān xiá.
高淡清虛即是家,何須須占好煙霞。
wú xīn yú dào dào zì dé,
無心于道道自得,
yǒu yì xiàng rén rén zhuǎn shē.
有意向人人轉賒。
fēng chù hǎo huā wén jǐn luò, qì héng liú shuǐ yù qín xié.
風觸好花文錦落,砌橫流水玉琴斜。
dàn lìng rú cǐ hái rú cǐ, shuí xiàn qián chéng wèi kě yá.
但令如此還如此,誰羨前程未可涯。
“有意向人人轉賒”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