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譽自馨香道自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譽自馨香道自怡”全詩
荒渠葉覆深霞在,片石人吟一鳥飛。
何處風砧傳古曲,誰家冢樹掛斜暉。
因思往事真堪笑,鶴背漁竿未是歸。
作者簡介(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陪馮使君游六首·過相思嶺》貫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陪馮使君游六首·過相思嶺》寫的是詩人陪伴馮使君游覽的一系列景點,其中有一首是描寫經過了相思嶺的景色。
詩詞中的“譽自馨香道自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贊美之情,香氣四溢,令人心曠神怡。但是,“相思嶺上卻無機”則表明在相思嶺上并沒有看到任何動物的跡象,有些荒寂。
“荒渠葉覆深霞在,片石人吟一鳥飛”,這兩句描述了荒廢的渠水上滿是葉子,而在旁邊的石頭上,一個人正在吟詩,一只鳥飛過,僅此而已。這里形容了相思嶺的荒涼和寂靜。
接下來的兩句“何處風砧傳古曲,誰家冢樹掛斜暉”則寫到了風中回響著古老的曲調,冢上的樹上掛著斜暉。這兩句描繪了冢墓景觀中的一種凄涼的氣氛。
最后兩句“因思往事真堪笑,鶴背漁竿未是歸”則表達了詩人對往事的回憶,感慨萬分。鶴背和漁竿則是對馮使君的比喻,意味著馮使君還沒有歸來。
中文譯文:
贊譽自然的芬芳,道路愉悅寧靜。
相思嶺上荒涼無生物,枯枝葉掩蓋上空。
一片石頭上一個人吟唱,一只鳥忽然飛過。
風中吹響了古老曲調,墓前樹上陽光斜照。
思緒回歸往事,真實卻令人發笑。
鶴背農具還未歸來。
賞析:詩人以風景寫景的手法,生動描述了相思嶺的景色和氛圍。通過描繪寂靜荒涼的相思嶺,以及風中傳來古曲和斜暉下的墓樹,展現了一種凄涼和蕭瑟的氣氛。同時,詩人運用對比手法,通過形容相思嶺的荒涼與相思之情的溫馨,以及鶴背農具還未歸來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對往事的思念和遺憾之情。整首詩揉合了自然景色描寫和情感表達,既展示了景物的美麗與凄涼,又表達了詩人對往事的傷感和思念之情。
“譽自馨香道自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éi féng shǐ jūn yóu liù shǒu guò xiāng sī lǐng
陪馮使君游六首·過相思嶺
yù zì xīn xiāng dào zì yí, xiāng sī lǐng shàng què wú jī.
譽自馨香道自怡,相思嶺上卻無機。
huāng qú yè fù shēn xiá zài,
荒渠葉覆深霞在,
piàn shí rén yín yī niǎo fēi.
片石人吟一鳥飛。
hé chǔ fēng zhēn chuán gǔ qū, shuí jiā zhǒng shù guà xié huī.
何處風砧傳古曲,誰家冢樹掛斜暉。
yīn sī wǎng shì zhēn kān xiào, hè bèi yú gān wèi shì guī.
因思往事真堪笑,鶴背漁竿未是歸。
“譽自馨香道自怡”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