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鳴集銀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朝鳴集銀樹”全詩
朝鳴集銀樹,暝宿下金塘。
日月天門近,風煙夜路長。
自憐窮浦雁,歲歲不隨陽。
分類:
作者簡介(劉希夷)
劉希夷 (約651-?) 唐詩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漢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上元進士,善彈琵琶。其詩以歌行見長,多寫閨情,辭意柔婉華麗,且多感傷情調。《代悲白頭吟》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句,相傳其舅宋之問欲據為已有,希夷不允,之問竟遣人用土囊將他壓死。延之少有文華,落魄不拘常格,后為人所害,死時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傳。
《餞李秀才赴舉》劉希夷 翻譯、賞析和詩意
《餞李秀才赴舉》是唐代劉希夷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述了李秀才前往帝都舉行科舉考試的情景及詩人離別的傷感情緒。
詩詞的中文譯文:
鴻鵠振羽翮,翻飛入帝鄉。
朝鳴集銀樹,暝宿下金塘。
日月天門近,風煙夜路長。
自憐窮浦雁,歲歲不隨陽。
詩意:
詩人以鴻鵠之志喻李秀才的雄心壯志,他如同一只翱翔的鳥兒,飛向了都城。早晨,鳥兒在銀樹上歌唱,晚上,在金塘下宿落。日月升起,帝都近在天門,但漫長的夜路卻風煙迷蒙。而自己卻像是那些窮游的候鳥,一年又一年地守著貧窮的港灣,不能隨著陽光遷徙。
賞析:
這首詩以具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對李秀才的勵志與祝福,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無奈與不甘。通過借景抒情的手法,詩人將李秀才的奮斗之志與自己對命運的無奈進行了對比。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用直白的詞句表達了詩人的情感與思考。通過描繪李秀才的奮斗之路,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命運的不滿與無奈,以及對朋友前程的祝福與鼓勵。這首詩詞既可代表唐代科舉制度下士人的困境,也是詩人自身感慨與抒發內心情感的作品。
“朝鳴集銀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àn lǐ xiù cái fù jǔ
餞李秀才赴舉
hóng hú zhèn yǔ hé, fān fēi rù dì xiāng.
鴻鵠振羽翮,翻飛入帝鄉。
cháo míng jí yín shù, míng sù xià jīn táng.
朝鳴集銀樹,暝宿下金塘。
rì yuè tiān mén jìn, fēng yān yè lù cháng.
日月天門近,風煙夜路長。
zì lián qióng pǔ yàn, suì suì bù suí yáng.
自憐窮浦雁,歲歲不隨陽。
“朝鳴集銀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