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莫知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舉世莫知真”全詩
懸之千金價,舉世莫知真。
丹青非異色,輕重有殊倫。
勿信玉工言,徒悲荊國人。
分類:
作者簡介(陳子昂)

陳子昂(約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漢族,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為陳拾遺。光宅進士,歷仕武則天朝麟臺正字、右拾遺。解職歸鄉后受人所害,憂憤而死。其存詩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詩38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臺歌》。
《觀荊玉篇》陳子昂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觀賞荊山上的玉石,這里的的鴟夷玉呈現出雙色,一種有黑斑點的黑色和白色。這種玉石被定價千金,但卻沒有人知道它的真實價值。即使是用丹青畫出的它的圖案,也無法完全還原它的顏色,因為玉石的重量和質地都有所不同。不要相信玉石工匠的話,只會使荊國的人們更加悲痛。
詩意:這首詩以觀賞荊山上的玉石為背景,探討了玉石的真實價值以及眾人對其的觀念和價值評判的誤導性。玉石的價值難以準確衡量,即使是專家也卻無法確定真正的價值。而一些玉石工匠的夸大宣傳和誤導,使人們對玉石的認知更加困惑和迷惑。作者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于虛假觀念和價值標準的反思,以及對于荊國人們被誤導所表現出的悲傷和無奈。
賞析:這首詩以簡約而又富有哲理的語言,揭示了人們對于價值的偏誤和對外在表象的盲目追求。詩人通過描寫黑白兩色的鴟夷玉以及玉石工匠的夸大言辭,表達了對世俗觀念的質疑,并試圖喚醒人們對真實價值的關注。詩中的荊國人,代表了廣大人民,他們被虛假的言辭所迷惑,造成了對價值的誤解和失落。整首詩以玉石為喻,探討了價值標準和眾人觀念的偏誤,呼吁人們要有批判的思維和對真實價值的準確判斷能力。這首詩以簡短有力的表達,引發讀者對于價值觀念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警示意義。
“舉世莫知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jīng yù piān
觀荊玉篇
chī yí shuāng bái yù, cǐ yù yǒu zī lín.
鴟夷雙白玉,此玉有緇磷。
xuán zhī qiān jīn jià, jǔ shì mò zhī zhēn.
懸之千金價,舉世莫知真。
dān qīng fēi yì sè, qīng zhòng yǒu shū lún.
丹青非異色,輕重有殊倫。
wù xìn yù gōng yán, tú bēi jīng guó rén.
勿信玉工言,徒悲荊國人。
“舉世莫知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