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古軒轅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求古軒轅臺”全詩
應龍已不見,牧馬空黃埃。
尚想廣成子,遺跡白云隈。
作者簡介(陳子昂)

陳子昂(約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漢族,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為陳拾遺。光宅進士,歷仕武則天朝麟臺正字、右拾遺。解職歸鄉后受人所害,憂憤而死。其存詩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詩38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臺歌》。
《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陳子昂 翻譯、賞析和詩意
《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軒轅臺》是唐代文學家陳子昂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北登薊丘望,求古軒轅臺。
應龍已不見,牧馬空黃埃。
尚想廣成子,遺跡白云隈。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北上登臨薊丘山,遠望古代神話人物軒轅臺的景象。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傳說中的神龍與牧馬的痕跡都已不再可見,只剩下空蕩蕩的黃土和塵埃。然而,作者仍然心懷愿景,希望能夠尋找到廣成子留下的痕跡,雖然只有些微的白云暗示。
賞析:
這首詩通過形象生動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古代歷史的向往和追溯。北上薊丘山,代表了作者對歷史文化的追求,他渴望能夠在這片土地上找到關于軒轅臺的信息。然而,現實卻讓他感到失望,因為軒轅臺的存在已經不再明確可見,被時間抹去而只留下了黃土和塵埃。盡管如此,作者仍然懷抱希望,對廣成子的遺跡與白云隈的微弱暗示心存向往,表現出他對歷史留存和傳承的渴望。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現了作者追求古代歷史的決心和感慨。它以簡潔的語言、清晰的意象和感人的情感表達方式,將作者對古代文化的向往和對時間流轉的思考融入其中。同時,它也呈現了人們對歷史滄桑和古代文化文明的追憶與敬仰之情,展示了中國古代文人對過去的景仰和對歷史的探尋精神。
“求古軒轅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qiū lǎn gǔ zèng lú jū shì cáng yòng qī shǒu
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
běi dēng jì qiū wàng, qiú gǔ xuān yuán tái.
北登薊丘望,求古軒轅臺。
yìng lóng yǐ bú jiàn, mù mǎ kōng huáng āi.
應龍已不見,牧馬空黃埃。
shàng xiǎng guǎng chéng zǐ, yí jī bái yún wēi.
尚想廣成子,遺跡白云隈。
“求古軒轅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