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牖觀天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戶牖觀天地”全詩
翕忽玄黃里,驅馳風雨情。
是非紛妄作,寵辱坐相驚。
至人獨幽鑒,窈窕隨昏明。
咫尺山河道,軒窗日月庭。
別離焉足問,悲樂固能并。
我輩何為爾,棲皇猶未平。
金臺可攀陟,寶界絕將迎。
戶牖觀天地,階基上杳冥。
自超三界樂,安知萬里征。
中國要荒內,人寰宇宙榮。
弦望如朝夕,寧嗟蜀道行。
分類:
作者簡介(陳子昂)

陳子昂(約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漢族,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為陳拾遺。光宅進士,歷仕武則天朝麟臺正字、右拾遺。解職歸鄉后受人所害,憂憤而死。其存詩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詩38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臺歌》。
《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陳子昂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是唐代陳子昂創作的一首詩。該詩描繪了生命的變化以及人們在世間紛繁事物中所感受到的喜怒哀樂。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四十九變化,一十三死生。
在玄黃之間徘徊,駕駛風雨之中。
是非紛亂,寵辱使人驚惶。
至高者能看透迷霧,美麗隨著昏暗而來。
山河道路盡在咫尺之間,窗戶之內是日月之庭。
別離之時何需多問,悲傷和快樂同在。
我們作何為,皇帝的居所還未太平。
金臺可攀登,寶界將要迎來。
窗戶可觀天地,階基上盡是神秘無形。
自超越三界的樂趣,誰能了解千里征途的辛苦。
中國內部荒蕪,人類宇宙繁榮。
期盼琴音如朝夕般美好,卻無法怨嘆蜀道之行。
這首詩的詩意主要表達了生命的變化與短暫性,以及在世間紛繁錯綜的境遇中感受到的困惑和感慨。作者通過描述四十九種變化和十三種生死的對比,表達了人生充滿變化和無常的現實。詩中所提到的是非紛亂、寵辱使人驚惶,顯示出人們在紛繁事物中感受到的無盡的煩惱與迷惑。
在詩中,作者提到至高者能看透迷霧,美麗從昏暗中來,表達了較高層次的人能透視事物的本質,并能從中感受到美麗。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別離的不舍和對世事悲歡的接受。作者表示人們無需過多詢問別離之事,因為悲傷和快樂都是人生無法避免的一部分。
詩中還描述了作者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與追求。作者提出了棲皇猶未平的疑問,進一步揭示了人們在追求權力和富貴的過程中,內心仍然不夠平靜和安寧。對于金臺可攀、寶界將迎的描述,表達了對尋求更高境界和內心滿足的追求。
詩中還提到了觀察天地、看透世間萬象的心境。通過窗戶和階基的比喻,展示了作者對于探索事物本質、洞悉世間真相的追求。最后的兩句寧嗟蜀道行,表達了對于蜀道險阻的苦難旅程所帶來的不安和無奈。
總體來說,這首詩通過對人生變化與喜怒哀樂的思考,表達了人們在世間紛擾中的迷惑和追求,以及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和對內心滿足的渴望。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和豐富的比喻,描繪出了復雜的情感和世俗與超越的對立,給予讀者思考和感悟的空間。
“戶牖觀天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rì huī shàng rén fáng bié lǐ cān jūn chóng sì
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
sì shí jiǔ biàn huà, yī shí sān sǐ shēng.
四十九變化,一十三死生。
xī hū xuán huáng lǐ, qū chí fēng yǔ qíng.
翕忽玄黃里,驅馳風雨情。
shì fēi fēn wàng zuò, chǒng rǔ zuò xiāng jīng.
是非紛妄作,寵辱坐相驚。
zhì rén dú yōu jiàn, yǎo tiǎo suí hūn míng.
至人獨幽鑒,窈窕隨昏明。
zhǐ chǐ shān hé dào, xuān chuāng rì yuè tíng.
咫尺山河道,軒窗日月庭。
bié lí yān zú wèn, bēi lè gù néng bìng.
別離焉足問,悲樂固能并。
wǒ bèi hé wéi ěr, qī huáng yóu wèi píng.
我輩何為爾,棲皇猶未平。
jīn tái kě pān zhì, bǎo jiè jué jiāng yíng.
金臺可攀陟,寶界絕將迎。
hù yǒu guān tiān dì, jiē jī shàng yǎo míng.
戶牖觀天地,階基上杳冥。
zì chāo sān jiè lè, ān zhī wàn lǐ zhēng.
自超三界樂,安知萬里征。
zhōng guó yào huāng nèi, rén huán yǔ zhòu róng.
中國要荒內,人寰宇宙榮。
xián wàng rú zhāo xī, níng jiē shǔ dào héng.
弦望如朝夕,寧嗟蜀道行。
“戶牖觀天地”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