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返靈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薄暮返靈臺”全詩
傳道尋仙友,青囊賣卜來。
聞鶯忽相訪,題鳳久裴回。
石髓空盈握,金經秘不開。
還疑縫掖子,復似洛陽才。
分類:
作者簡介(陳子昂)

陳子昂(約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漢族,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為陳拾遺。光宅進士,歷仕武則天朝麟臺正字、右拾遺。解職歸鄉后受人所害,憂憤而死。其存詩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詩38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臺歌》。
《酬田逸人游巖見尋不遇題隱居里壁》陳子昂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田逸人游巖見尋不遇題隱居里壁》是唐代陳子昂的一首詩。這首詩展現了詩人游歷途中的遭遇和心境,并以寓言的方式表達了對人生追求和夢想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
游人獻書去,薄暮返靈臺。
傳道尋仙友,青囊賣卜來。
聞鶯忽相訪,題鳳久裴回。
石髓空盈握,金經秘不開。
還疑縫掖子,復似洛陽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游人的經歷和心情為主題,通過描述游人的行程和所做的事情,傳遞了一種追尋夢想和追求真理的愿望。
詩的開始,游人將書獻給了他尋求的對象,然后在黃昏時分返回靈臺,暗示他曾經游歷了許多地方,卻未能如愿相見。接著,他繼續傳播道理,尋找與他有共同理念的仙友,而通過賣卜來謀生,表達了他在追尋道路的過程中的艱辛和努力。
詩中出現的鶯和鳳,分別象征著美好和祥瑞。鶯忽然來訪,鳳久久不回,暗示著美好的事物常常不易得到,而吉祥的機遇也并非常常降臨。這種轉折的描寫讓人感到游人經歷了許多的坎坷和挫折。
最后兩句描寫了游人手中握著的石頭和金經,暗示了他所掌握的知識和智慧。石髓盈握而空,金經卻秘而不開,表達了詩人對于智慧和知識的追求永無止境,永遠無法完全掌握和理解。
整首詩寄托了詩人追求理想和真理的心境,通過形象的描寫和寓言的手法,傳達出對于追求過程中的艱辛和挫折的思考。它呈現了一種追求與夢想相合的人生態度,啟示人們在追求中堅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薄暮返靈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tián yì rén yóu yán jiàn xún bù yù tí yǐn jū lǐ bì
酬田逸人游巖見尋不遇題隱居里壁
yóu rén xiàn shū qù, bó mù fǎn líng tái.
游人獻書去,薄暮返靈臺。
chuán dào xún xiān yǒu, qīng náng mài bǔ lái.
傳道尋仙友,青囊賣卜來。
wén yīng hū xiāng fǎng, tí fèng jiǔ péi huí.
聞鶯忽相訪,題鳳久裴回。
shí suǐ kōng yíng wò, jīn jīng mì bù kāi.
石髓空盈握,金經秘不開。
hái yí fèng yē zi, fù shì luò yáng cái.
還疑縫掖子,復似洛陽才。
“薄暮返靈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