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考佇良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三考佇良材”全詩
夏祖何屯圮,遷殛此山隈。
空馀下泉客,誰復辨黃能。
分類:
作者簡介(蕭穎士)

蕭穎士(717~768年),字茂挺,潁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人,郡望南蘭陵(今江蘇常州)。唐朝文人、名士。蕭高才博學,著有《蕭茂挺集》。門人共謚“文元先生”。工于書法,長于古籀文體,時人論其“殷、顏、柳、陸,李、蕭、邵、趙,以能全其交也。”工古文辭,語言樸實;詩多清凄之言。家富藏書,玄宗時,家居洛陽,已有書數千卷。安祿山謀反后,他把藏書轉移到石洞堅壁,獨身走山南。其文多已散佚,有《蕭梁史話》《游梁新集》及文集10余卷,明人輯錄有《蕭茂挺文集》1卷,《全唐詩》收其詩20首,收其文2卷。
《羽山》蕭穎士 翻譯、賞析和詩意
《羽山》是唐代蕭穎士所寫的一首詩詞。該詩詞描述了一個羽山的景象,以及山上發生的一系列歷史事件。
中文譯文:
羽山方蕩潏,
Nine mountains spread out grandly,
三考佇良材。
Three times selecting the talented.
夏祖何屯圮,
What happened to Xia ancestors?
遷殛此山隈。
Forced to move to this secluded mountain.
空馀下泉客,
Only visitors remain,
誰復辨黃能。
Who can recognize the merits of the Yellow Emperor?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叫羽山的地方景象。詩人提到了羽山的壯麗景色,九座山峰層層疊疊,宛如舞動。同時,詩詞還涉及了一些歷史事件,如三次選拔人才,夏祖(指夏朝的祖先)為何居住在這里,以及被迫遷居至羽山。最后,詩人提到現在只有下山的游客留下,無人能夠辨別黃帝的能力(可能指夏祖的才能)。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自然山景為主旨,其中穿插歷史事件,展示了詩人對自然景色和歷史的思考。通過描繪九座山峰屹立的壯麗景象,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時,詩人也暗示了山上發生的歷史事件,如三次選拔人才,夏祖的遷居,對歷史的回顧和思考。最后一句中,詩人對黃帝的能力的辨識成了一個隱喻,表達了對過去杰出人物的緬懷和思考的情感。整首詩詞情感豐富,層次分明,既展示了自然山景的壯麗,又透露了對歷史的思考。
“三考佇良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shān
羽山
jiǔ shān fāng dàng yù, sān kǎo zhù liáng cái.
九山方蕩潏,三考佇良材。
xià zǔ hé tún pǐ, qiān jí cǐ shān wēi.
夏祖何屯圮,遷殛此山隈。
kōng yú xià quán kè, shuí fù biàn huáng néng.
空馀下泉客,誰復辨黃能。
“三考佇良材”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