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乏匡時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乏匡時略”全詩
日隨行闕近,岳為壽觴晴。
作睿由稽古,昭仁事措刑。
上玄勞眷佑,高廟保忠貞。
星變當移幸,人心喜奉迎。
傳呼清御道,雪涕識臣誠。
鼎飪和方濟,臺階潤欲平。
扶天咨協力,并日召延英。
金躍洪爐動,云驅眾蟄驚。
關中留王氣,席上縱奇兵。
累降搜賢詔,兼持進善旌。
短轅收驥步,直路發鵬程。
自乏匡時略,非沽矯俗名。
鶴籠何足獻,蝸舍別無營。
羸帶漳濱病,吟哀越客聲。
移居荒藥圃,耗志在棋枰。
醉忘身空老,書憐眼尚明。
偶能甘蹇分,豈是薄浮榮。
慮戒防微淺,□知近利輕。
獻陵三百里,寤寐禱時清。
分類:
作者簡介(司空圖)

司空圖(837~908)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圣,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祖籍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自幼隨家遷居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后梁開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弒,他絕食而死,終年七十二歲。司空圖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全唐詩》收詩三卷。
《丁巳元日》司空圖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天隨行網近,賀拔岳為壽觴晴。
作散由考古,昭仁事擱置刑罰。
上玄勞眷顧保佑,高廟保持忠誠。
星變會轉移到,人心喜迎接。
傳呼肅清御道,雪淚知道我確實。
鼎烹調和方濟,臺階潤想平。
扶天咨協力,兩天召見蓋延英。
金躍熔爐動,說驅使眾人冬眠驚。
關中留王氣,席上奇兵。
多次降低搜賢令,兼帶進好表彰。
短轅收驥步,直路發鵬程。
自己缺乏匡時略,不是買假稱。
鶴籠有什么貢獻,蝸舍別無營。
弱帶漳濱病,吟詩哀超越客人的聲音。
移居荒藥圃,消耗志在圍棋棋盤。
醉忘身空老,書憐眼還表明。
偶爾能甘賽分,難道是薄浮榮。
擔心戒防微淺,知道眼前利益輕…。
獻陵三百里,日夜祈禱時清。
* 此部分翻譯來自Baidu,僅供參考
“自乏匡時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īng sì yuán rì
丁巳元日
bǐng shuò huá yí huì, kāi chūn qì xiàng shēng.
稟朔華夷會,開春氣象生。
rì suí háng quē jìn, yuè wèi shòu shāng qíng.
日隨行闕近,岳為壽觴晴。
zuò ruì yóu jī gǔ, zhāo rén shì cuò xíng.
作睿由稽古,昭仁事措刑。
shàng xuán láo juàn yòu, gāo miào bǎo zhōng zhēn.
上玄勞眷佑,高廟保忠貞。
xīng biàn dāng yí xìng, rén xīn xǐ fèng yíng.
星變當移幸,人心喜奉迎。
chuán hū qīng yù dào, xuě tì shí chén chéng.
傳呼清御道,雪涕識臣誠。
dǐng rèn hé fāng jì, tái jiē rùn yù píng.
鼎飪和方濟,臺階潤欲平。
fú tiān zī xié lì, bìng rì zhào yán yīng.
扶天咨協力,并日召延英。
jīn yuè hóng lú dòng, yún qū zhòng zhé jīng.
金躍洪爐動,云驅眾蟄驚。
guān zhōng liú wáng qì, xí shàng zòng qí bīng.
關中留王氣,席上縱奇兵。
lèi jiàng sōu xián zhào, jiān chí jìn shàn jīng.
累降搜賢詔,兼持進善旌。
duǎn yuán shōu jì bù, zhí lù fā péng chéng.
短轅收驥步,直路發鵬程。
zì fá kuāng shí lüè, fēi gū jiǎo sú míng.
自乏匡時略,非沽矯俗名。
hè lóng hé zú xiàn, wō shě bié wú yíng.
鶴籠何足獻,蝸舍別無營。
léi dài zhāng bīn bìng, yín āi yuè kè shēng.
羸帶漳濱病,吟哀越客聲。
yí jū huāng yào pǔ, hào zhì zài qí píng.
移居荒藥圃,耗志在棋枰。
zuì wàng shēn kōng lǎo, shū lián yǎn shàng míng.
醉忘身空老,書憐眼尚明。
ǒu néng gān jiǎn fēn, qǐ shì báo fú róng.
偶能甘蹇分,豈是薄浮榮。
lǜ jiè fáng wēi qiǎn, zhī jìn lì qīng.
慮戒防微淺,□知近利輕。
xiàn líng sān bǎi lǐ, wù mèi dǎo shí qīng.
獻陵三百里,寤寐禱時清。
“自乏匡時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