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來已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聞名來已久”全詩
夜堂悲蟋蟀,秋水老芙蓉。
吟坐倦垂釣,閑行多倚筇。
聞名來已久,未得一相逢。
塔見移來影,鐘聞過去聲。
一齋唯默坐,應笑我營營。
分類:
作者簡介(曹松)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后,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70余,特授校書郎(秘書省正字)而卒。
《寄李處士》曹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李處士》是唐代詩人曹松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李處士的問候和思念之情。
詩中描述了僧人與李處士的友情,將李處士比喻為磻溪叟,表示他一生崇尚赤松之道。夜晚,在僧人的寺廟里悲傷的蟋蟀鳴叫,秋水中的芙蓉花也老去了。詩人感嘆自己吟詠疲倦,釣魚也無興趣,經常在閑暇時倚著竹竿閑逛。詩人聽說過李處士的名字很久了,但卻從未有機會見面。詩人在睡覺時見到塔影移動,聽到鐘聲響過去的音樂,他沉默著思考,覺得自己過于紛亂。詩人最后希望李處士不要笑他煩忙。
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如下:
寄給李處士
僧人與你話磻溪叟,
一生都崇尚赤松之道。
夜晚,寺廟里蟋蟀悲鳴,
秋水中的芙蓉花也老去。
我吟詠感到疲倦,
釣魚也不再有興趣,
在閑暇時,我常倚著竹竿閑逛。
我聽說過你的名字很久了,
卻從未有機會見面。
我睡覺時看見塔的影子移動,
聽到鐘聲響起過去的曲調。
我默默地思考,
覺得自己太過紛亂。
我只能一個人靜靜地坐著,
你應該會笑我太過忙碌。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李處士的思念和渴望見面的情感。詩人通過描繪寺廟中的景象和自己的內心感受,表達了對李處士的敬仰和羨慕之情。詩人將李處士比喻為磻溪叟,贊美了他一生崇尚赤松之道的精神。詩中的景物描寫多采用夜晚和秋水等象征性的意象,營造了一種憂傷和寂寞的氛圍。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簡潔而意味深長。
這首詩詞賞析起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友情與思念:詩中描繪了僧人對李處士的思念之情。詩人通過詩意將他們之間的友情比喻為磻溪叟,表達了對李處士一生崇尚赤松之道的崇拜和向往。
2. 憂傷的景象:詩人運用夜晚和秋水等意象,描繪了寺廟中蟋蟀悲鳴和芙蓉花老去的景象。這些景象與詩人的內心感受相呼應,營造出一種憂傷和寂寥的氛圍。
3. 內心的紛擾:詩人在詩中表達了自己的內心感受,吟詠疲倦,對釣魚也失去興趣。他在閑暇時常常倚著竹竿游蕩,思考著人生的意義。最后,詩人意識到自己的紛亂,希望李處士可以幫助他解脫。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深情和細膩的筆觸表達了詩人對李處士的思念之情。通過對景物和內心感受的描繪,傳遞了對友情和純潔生活的向往,以及對心靈安寧的追求。這首詩詞流轉深邃,意境優美,值得細細品味。
“聞名來已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lǐ chǔ shì
寄李處士
sēng huà pán xī sǒu, píng shēng zhòng chì sōng.
僧話磻溪叟,平生重赤松。
yè táng bēi xī shuài, qiū shuǐ lǎo fú róng.
夜堂悲蟋蟀,秋水老芙蓉。
yín zuò juàn chuí diào, xián xíng duō yǐ qióng.
吟坐倦垂釣,閑行多倚筇。
wén míng lái yǐ jiǔ, wèi dé yī xiāng féng.
聞名來已久,未得一相逢。
tǎ jiàn yí lái yǐng, zhōng wén guò qù shēng.
塔見移來影,鐘聞過去聲。
yī zhāi wéi mò zuò, yīng xiào wǒ yíng yíng.
一齋唯默坐,應笑我營營。
“聞名來已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