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間時聽鷓鴣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竹間時聽鷓鴣啼”全詩
沙上未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分類: 小庭花
作者簡介(李璟)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脅,削去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即位后開始大規模對外用兵,消滅楚、閩二國。他在位時,南唐疆土最大。不過李璟奢侈無度,導致政治腐敗,國力下降。李璟好讀書,多才藝。常與寵臣韓熙載、馮延巳等飲宴賦詩。他的詞,感情真摯,風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小樓吹徹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時年47歲。廟號元宗,謚號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詩詞被錄入《南唐二主詞》中。
《浣溪紗(一作浣紗溪、小庭花)》李璟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溪紗(一作浣紗溪、小庭花)
風壓輕云貼水飛,
乍晴池館燕爭泥。
沈郎多病不勝衣,
沙上未聞鴻雁信,
竹間時聽鷓鴣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中文譯文:
春風壓低輕云向水中飛去,
突然間天晴了,池塘和宮殿里的燕子爭搶泥土筑巢。
愁郎多病,穿不上衣衫,
在藍天下,還沒有聽到鴻雁的消息。
在竹林間,時常聽到山鷓鴣的啼鳴,
只有身處其中的落花知曉這份相思之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自然景物為主線,通過對風、云、水、鳥和花的描繪,表達了作者沉郎多病的狀況和對遠方的思念之情。
首句以風壓輕云的形象描繪春風的勢力,給讀者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仿佛親眼目睹云彩被風吹得很低,幾乎要接觸到水面。
接著,詩人轉向描寫宮殿池塘中的燕子,天晴后它們急于找泥土筑巢,爭相一齊往上撲去,場面熱鬧而生動。此句以突然晴天引出下文的人物情思,使整首詩形成了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對比。
第三句描寫了垂病的沈郎,他一連串的病痛使他衣帶漸寬,穿不上緊身的衣服。沈郎多病的描寫引出了下文對他思念遠方的親人與朋友的描寫。
第四句以鴻雁的消息來設置對比,暗示了沈郎遠在他鄉,久未收到家鄉的來信和問候,使人對他的孤獨感和思念之情倍加深刻。
第五句用竹間時聽鷓鴣啼來描寫了主人公的寂寞和思鄉之情。
最后一句以此情惟有落花知來抒發作者的感慨。落花被認為是自然界中最寂寞、最無依無靠的存在,只有它才能真切的體會到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久別的親人與朋友的思念之情,抒發了主人公的孤獨與無助的內心感受。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也給讀者帶來了一種美的愉悅和想象的空間。
“竹間時聽鷓鴣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yī zuò huàn shā xī xiǎo tíng huā
浣溪紗(一作浣紗溪、小庭花)
fēng yā qīng yún tiē shuǐ fēi, zhà qíng chí guǎn yàn zhēng ní, shěn láng duō bìng bù shèng yī
風壓輕云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沈郎多病不勝衣¤
shā shàng wèi wén hóng yàn xìn, zhú jiān shí tīng zhè gū tí, cǐ qíng wéi yǒu luò huā zhī.
沙上未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竹間時聽鷓鴣啼”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