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潭春草萋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江潭春草萋萋”全詩
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
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
獨恨長沙謫去,江潭春草萋萋。
作者簡介(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謫仙怨·晴川落日初低翻譯及注釋
翻譯
一個晴朗的日子,斜陽低掛在天邊,一葉孤舟載著友人離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悵!鳥兒在平曠的原野上遠近地飛翔,好似人隨流水各奔東西。
愿白云將自己的思念帶給千里萬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輪明月載著我的愁思隨著溪水帶到友人的身邊。友人貶謫去的苦恨讓人難以言狀,就如那江邊繁茂的春草一樣雜亂而無際。
注釋
①晴川:指在陽光照耀下的江水。
②平蕪:指草木繁茂的原野。
③長沙:這里用漢代賈誼謫遷長沙的典故。
④萋萋:草盛貌。
謫仙怨·晴川落日初低賞析
上片是回憶之語,再現當時送別梁耿的情景。在一個晴朗的傍晚,夕陽低垂,斜暉映照著河水,一派晴明色彩,然而友人卻要在此時遠去了。“晴川”歷歷可見,但見那一葉孤舟載著濃重的離愁徐徐離去,他們從此天各一方,這怎不使人萬分惆悵!“攜”,離開。開頭兩句點明送別時間及自然景象,流露出不堪分別的沉重心情。第二句與第三、四句之間,有一段目送孤舟的過程的跳躍,留下了引人想象的空白。這中間沒有寫如何佇立岸邊久久凝望,沒有類似“孤帆遠影碧空盡”的展現,而實際上正是目隨孤舟,漸望漸遠,才把平野吸入眼底。這時只見野地平闊,春草綿延,暮歸的飛鳥在曠野上忽遠忽近地飛旋。鳥兒歸飛,既是所見,亦是觸物起興,引起送別傷情——鳥兒尚能自由飛翔,傍晚聚歸,而人卻在這薄暮中隨著流水漂移而各分東西了。這其中透露著對友人飄零天涯的感慨和自己被謫的痛楚。在送別之際,極目望高鳥,那無限怨悵真難以抑制;回憶那送別情景,又是多么蒼茫悲愴!
下片寫別后情景,抒發了對友人的深切思念和被謫的遺恨。“白云”“明月”兩句寫思情的綿長悠遠,自己常望著云和月懷想梁耿。“千里萬里”狀關山之阻隔難越,“前溪后溪”狀自己所處之境地——苕溪有東苕溪與西苕溪之分。放眼能見的只是飄浮在萬里長空的白云,而友人在何方呢?白云是否也能把自己的思念帶給天邊的友人呢?皎潔的月光照著溪流,它也該同樣照著隨流水遠去的友人。謝莊《月賦》云:“隔千里兮共明月”。望月懷人,明月也似有情,把自己的思念捎向遠方。對月望云,云和月在這里都是切切思情的寄托物。最后兩句抒寫自己與友人被貶謫的悲恨,進一步點露別情之深長是由于兩人有共同的命運。“長沙謫去”,用西漢賈誼因遭權貴中傷而被貶為長沙王太傅一事(賈誼因此被后人稱為“賈長沙”),表達了郁結于心頭的悵恨。這“恨”既為梁耿被謫而發,亦交織著作者自己遭貶的痛苦。對梁耿的深切思念,正是基于這被謫的共同遭遇,謫中的別恨愈見深沉,令人心碎。在這次友人聚于苕溪的宴集上,獨不見梁耿,此“恨”更長。這因謫而加濃的思情可視為貫穿此詞的感情主線,這句也可視為點明離別的感情內容的“詞眼”所在。這種關于送別的回憶及別后的思念,不是一般的兒女別離之意、親人分隔之情,而恰恰是謫客之別情。謫中之別,愈見悲恨相續。末句用江邊澤畔春草萋萋的形象,來暗示這種分別的遺恨的深長。《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后人就常以春草綿綿來象征別離的不斷思今。想念遠謫的友人,望著蔓延的春草,更令人黯然銷魂。
謫仙怨·晴川落日初低創作背景
這首詞又題作《答秦徵君、徐少府春日見集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六言》。中唐時代,文人詞處于初興階段,詞還未從詩的領域中取得明確的獨立地位,所以這種似詞又可看作詩的作品的出現,不足為奇。據六言詩題,這首詞大約是作者被貶睦州(今浙江淳安一帶)司馬途中,經苕溪(流域在今浙江湖州地區),在友人的宴集上為酬答遠謫的梁耿的寄贈所作。劉長卿任鄂岳觀察史期間,遭權臣吳仲儒誣奏,貶為潘州南巴尉,尋除睦州司馬。去國懷鄉之思,有感而發。“江潭春草萋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é xiān yuàn
謫仙怨
qíng chuān luò rì chū dī, chóu chàng gū zhōu jiě xié.
晴川落日初低,惆悵孤舟解攜。
niǎo xiàng píng wú yuǎn jìn, rén suí liú shuǐ dōng xī.
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
bái yún qiān lǐ wàn lǐ, míng yuè qián xī hòu xī.
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
dú hèn cháng shā zhé qù, jiāng tán chūn cǎo qī qī.
獨恨長沙謫去,江潭春草萋萋。
“江潭春草萋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