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指岷峨隔暮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路指岷峨隔暮云”全詩
紅額少年遮道拜,殷勤認得舊將軍。
分類:
作者簡介(高駢)

高駢,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孫,晚唐名將。高駢出生于禁軍世家,其一生輝煌之起點為866年率軍收復交趾,破蠻兵20余萬。后歷任天平、西川、荊南、鎮海、淮南等五鎮節度使。期間正值黃巢大起義,高駢多次重創起義軍。被唐僖宗任命為諸道行營兵馬都統。后中黃巢緩兵之計,大將張璘陣亡。高駢由此不敢再戰,致使黃巢順利渡江、攻陷長安。此后至長安收復的三年間,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師,高駢一生功名毀之一旦。高駢嗜好裝神弄鬼,幾乎達到癲狂的程度。后被部將畢師鐸所害,連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同坎(坑)瘞(埋)之”。
《赴西川途經虢縣作》高駢 翻譯、賞析和詩意
赴西川途經虢縣作
亞夫重過柳營門,
路指岷峨隔暮云。
紅額少年遮道拜,
殷勤認得舊將軍。
中文譯文:
赴西川途經虢縣時
亞夫再次經過柳營門,
路標指向岷峨山,橫亙在暮色的云中。
紅額的少年擋住了去路,恭敬地跪下禮拜,
殷勤地認出了這位舊將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唐代詩人高駢赴西川途經虢縣的情景。詩人以自己的筆觸,描繪了一幅清晰的畫面。
詩的開頭寫亞夫(古代稱幼子為亞夫,此處指詩人自己)再次經過柳營門,柳營門是虢縣的一處地標。接著,詩人寫道路指向岷峨山,暮色籠罩山峰,給人以一種遙遠而神秘的感覺。
接下來出現了一個紅額的少年,他擋住了詩人的道路,恭敬地跪下來行禮。這位少年對詩人非常殷勤,因為他認出了這位舊將軍,對他充滿了敬意。
整首詩構圖簡潔,文字精練。通過描繪路標指向岷峨山和少年遮道拜的情節,傳達了詩人對西川之行的渴望和對過去將軍的敬仰之情。詩中的景物與人物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同時,詩中還透露出詩人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歷史的追思之情。整首詩既表達了詩人個人的感慨,又折射出了唐代社會的特點。
“路指岷峨隔暮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xī chuān tú jīng guó xiàn zuò
赴西川途經虢縣作
yà fū zhòng guò liǔ yíng mén, lù zhǐ mín é gé mù yún.
亞夫重過柳營門,路指岷峨隔暮云。
hóng é shào nián zhē dào bài, yīn qín rèn de jiù jiāng jūn.
紅額少年遮道拜,殷勤認得舊將軍。
“路指岷峨隔暮云”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